违约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因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根据法律或合同规定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违约引起的损害赔偿可分为约定赔偿、一般法定赔偿和特别法定赔偿。
约定赔偿是指当事人约定的违约损害赔偿范围,包括对违约方因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计算的方法。
一般法定赔偿是根据法律的一般规定确定的违约损害赔偿范围。
根据完全赔偿原则,违约方应承担补偿性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的损失。
实际损失指违约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害和人身损害,但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可得利益损失主要指利润的损失,例如获得标的物后转卖所获得的纯利润或获得机器设备后投入使用所获得的营业纯利润。
补偿性损害赔偿受到以下限制:
损害赔偿的数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如果违约方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对方不得要求赔偿扩大的损失。
如果违约行为不仅给对方造成损失,同时给对方带来收益或减少费用支出,则在计算损害赔偿时应扣除该收益或节约的费用。
如果买卖合同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而对方也有过错,违约方可以主张扣减相应的损失赔偿额。
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即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的行为,是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
财产权利损害的事实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受害人现有财产的减少,间接损失是指受害人可得利益的丧失。
因果关系指受害人的损失事实与违约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即违约行为是造成损失的原因。
买卖合同的详细内容,包括标的物名称、型号、数量、质量等,货款单价及总金额。同时规定了交货时间、地点、方式和验收标准,付款方式包括预付款和分期付款。还涉及运费计算、担保责任、违约责任及特别条款等内容。合同详细说明了通知方式、通讯地址及变更通知的要求,并
立约定金协议的撰写规定。内容包括立约定金的数额和交付时间的约定,以及违约责任的明确。此外,还详细说明了法定解除合同的法律责任,包括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确定责任,恢复原状以及其他补救措施,以及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
合同欺诈是否可以索要赔偿的问题。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当一方不履行合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有欺诈行为的,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对于合同欺诈行为,受害者可以
《合同法》中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支付违约金、采取补救措施和解除合同的关联。当一方违约时,受害方除了可以采取实际履行和补救措施外,还可以要求损害赔偿。实际履行和损害赔偿可以并行,但赔偿的最高限额应以实际损失为准。支付违约金具有补偿和惩罚双重属性,可与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