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损害赔偿是指因违约方未能履行或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失,根据法律或合同规定,违约方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违约损害赔偿是合同责任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也是一种主要的补救方式,旨在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其本质上是法律强制违约方支付一定金额的金钱,以弥补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
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是指在发生违约情况后,确定损害范围的方法以及根据何种原则确定赔偿金额。根据原则,赔偿金额应当相当于违约所导致的损失,理论上,赔偿应使受害人处于合同履行情况下的同等状态。
违约损害赔偿的原则是指因违约方未能履行或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失,根据法律或合同规定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违约引起的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约定赔偿、一般法定赔偿和特别法定赔偿。
完全赔偿原则要求违约方承担补偿性损害赔偿,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两部分。
实际损失指因违约行为遭受的财产损害和人身损害,但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可得利益损失主要指利润损失,例如获得标的物后转卖所获得的纯利润或获得机器设备后投入使用所获得的营业纯利润。
补偿性损害赔偿的限制包括以下规则:
- 可预见规则:损害赔偿金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
- 减损规则:如果违约方未采取适当措施导致损失扩大,对方不得要求赔偿扩大的损失。
- 损益相抵:如果违约行为既给对方造成损失又给对方带来收益或减少费用支出,赔偿金额应扣除该收益或节约的费用。
- 过错相抵(混合过错):买卖合同一方违约导致对方损失,对方也存在过错的情况下,违约方可以主张扣减相应的损失赔偿金额。
综上所述,违约方未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导致损失的,应承担违约损害赔偿责任。违约损害赔偿原则包括完全赔偿原则和补偿性损害赔偿的限制。在确定赔偿范围时,赔偿金额由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两部分组成。补偿性损害赔偿的限制包括减损规则、损益相抵和过错相抵。
《合同法》第299条关于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承运人需按时将旅客运送至目的地,并按客票时间和班次运输。若未履行,需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若旅客解除合同,承运人应退还款项。行使权利不影响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违约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不能相互取代的原因。违约损害赔偿是对因违约造成的损失的补偿,而实际履行是实现合同目的和鼓励交易的救济方式,具有特殊功能。虽然受害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选择放弃实际履行而选择损害赔偿,但两种救济方式不能相互替代。
完全赔偿原则是指违约方应对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负责赔偿,包括现实财产减少和履行利益。合理预见原则规定了赔偿额应相当于违约造成的损失和可获得的利益,但不能超过预见到的损失。减轻损害原则要求受害人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否则应对扩大部分负责。损益相抵原
违约损害赔偿通常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属于侵权责任赔偿的范畴,因为违约通常不会造成精神损害。如果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那么需要支付精神损失费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