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赔偿与违约金之间存在联系,但受违约金性质的影响。具体而言,补偿性违约金旨在赔偿实际损失,因此可以替代损害赔偿。通常情况下,如果已获得补偿性违约金,就不能再要求损害赔偿。然而,由于事先约定违约金时很难准确估计实际损失,当事人可能过高或过低约定违约金。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减少或增加违约金。惩罚性违约金旨在制裁违约行为,因此可以与损害赔偿并用。非违约方在获得惩罚性违约金的同时,可以另行要求赔偿损失。
我国一直强调实际履行,其功能在于恢复双方当事人在履行上的平衡,满足守约方订立合同的目的。损害赔偿的功能在于补偿守约方因违约所受的损失。这两者的功能不同,因此可以并存。然而,两者可以并存的主要原因是,仅仅依靠实际履行无法完全弥补债权人的损失。如果不对因实际履行而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既无法保护受害者的利益,也无法有效制裁违约方,维护交易秩序和安全。此外,受害人在其他补救方式,尤其是损失赔偿能够有效维护其利益的情况下,可以放弃实际履行方式,仅采用损害赔偿方式。
在实践中,需要注意损失的计算。如果已采取实际履行或其他补救措施,应从全部损失中扣减这些方式所弥补的损失。此外,还需注意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以确定损失的范围和违约行为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以下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第四十三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一百一十一条: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违约责任。
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一百一十四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履行债务。
《合同法》第299条关于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承运人需按时将旅客运送至目的地,并按客票时间和班次运输。若未履行,需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若旅客解除合同,承运人应退还款项。行使权利不影响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建筑工程甲方违约时,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应承担的赔
因合同违约造成一方当事人损失后,违约方赔偿了损失的,该合同未解除前仍然有效的,当事人需要履行合同义务。第一百零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第一百一十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
我国《合同法》规定的解除,是合同终止的一项原因,分为溯及既往的解除和不溯及既往的解除。合同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与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直接相关,这不仅仅关系到对合同解除损害赔偿的界定,还关系到合同解除之后,对违约责任条款效力的认定。根据该条规定的法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