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时精神损害如何赔偿
时间:2024-07-22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违约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失,依法和依据合同的规定而应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精神损害赔偿:符合宪法原则和人权精神的内在要求
宪法保护人权
根据我国宪法第37条和第38条的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受到保护。在宪法的指导下,法律不断发展,人权事业得到不断推进。随着人们对人格保护和精神利益追求的重视,法律对公民精神权益的保护也越来越全面和有力。因此,传统民法观念中只关注合同当事人财产得失,而忽视了当事人精神利益损害的观点已不符合时代要求。为了更好地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加强对违约行为受害者的保护力度,我们应该将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引入违约责任中,从而完善我国法治保护人权的精神。
完全赔偿原则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完全赔偿原则指的是由于违约方的违约行为导致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应由违约方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完全赔偿原则,违约方应该赔偿因违约行为造成的受害人预期利益的间接损失,包括利润收入、利息收入和精神享受等。我国的立法也肯定了完全赔偿原则。根据《合同法》第113条的规定,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在人类的各种利益中,除了财产利益,精神利益是非常重要的。任何违约行为都有可能对非违约方产生心理影响,使人产生愤怒、焦虑、沮丧、悲伤等不良情绪,这就是精神损害的表现形式。既然违约精神损害是客观存在的利益损失,给予其物质赔偿就成为必要。
合同法保护公民精神利益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合同中,合同义务和责任不断扩张,合同法保护公民的精神权益势在必行。我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全面履行约定的义务,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可见,我国合同法将违反附随义务造成的损害纳入违约赔偿范围,全面构建了违反合同义务应承担赔偿责任的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合同义务不断扩张,当事人的意愿已不再是合同的唯一来源。合同责任已不再是原始意义上的合同责任,而带有了相当浓厚的侵权色彩。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基础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基础。古代法律中的刑罚制裁体现了对民事主体人格权的保护,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罗马法典编纂时期,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开始萌芽,对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保护从injuria中分离出来,并允许被害人提起“损害之诉”,自定赔偿数
-
阿里首诉造假店: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
阿里巴巴将销售假冒服装的淘宝卖家高某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案件。高某在淘宝网上注册网店并销售假冒ROEM和MO&Co服装,被阿里巴巴以网络服务合同纠纷起诉索赔。法院已受理此案。文章还讨论了商誉损失计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包括如何界定侵权期间、确定因果关
-
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现实情况。关于受害人是否有权利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法学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受害人无此权利,主要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受害人有此权利,认为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不能
-
违约损害赔偿是否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违约损害赔偿通常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属于侵权责任赔偿的范畴,因为违约通常不会造成精神损害。如果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那么需要支付精神损失费用。根
-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是怎么限定的
-
如何认定旅游合同纠纷精神损害赔偿
-
维修出租屋受伤房东需要承担责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