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强制执行后仍未收回款项,可以采取其他执行措施,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等。若被执行人确实无履行能力,可以申请法院暂时中止执行,待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后,可随时恢复执行。若对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且情节严重,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13条追究“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罪”的刑责。
若未达到追究刑责标准,对方不积极履行判决,法官将将其姓名证件号码输入“被执行失信人黑名单”,严重影响其高消费、贷款等方面,以促使其积极履行生效判决。
我国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几种:
(1) 查询是指人民法院向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单位调查询问或审查追问有关被申请人存款情况的活动。
(2) 冻结是指人民法院在进行诉讼保全或强制执行时,对被申请执行人在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单位的存款采取的不准其提取或转移的一种强制措施。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保留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被申请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
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对被申请执行人的有关财产贴上封条,就地封存,不准任何人转移和处理的执行措施。
综上所述,法院处理经济纠纷案件时,可以对被告人进行强制执行。若被执行人不还款或有履约能力却拒绝还款,法院可以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情节严重者可能触犯刑事责任。当然,在执行过程中,若法院发现对方无财产可供执行,将暂缓执行。
欠债被起诉的法律后果。法院会根据审理结果判决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如果不履行,债权人可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可能因拒不执行行为被处罚、列入失信名单、采取司法拘留措施甚至承担刑事责任。债权人诉讼时需注意证据收集和诉讼时效,避免因此造成不利后果。
探望权纠纷的执行问题。探望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新增的权利,对探望权的执行是新的课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强制执行探望权不能对子女采取强制措施,只能对拒不履行协助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强制执行。对于十周岁以上的子女,应尊重其意见,不强制执行探望权。
强制执行中的拘传和拘留两种措施的差异。二者在文书、方式、适用次数、条件、申请复议的权利以及程序等方面存在不同。拘留需要作出拘留决定书,并交付当地公安机关看管;拘传则是通过执行员直接送达被拘传人。拘留适用于拒不履行法院已生效判决的情况,而拘传适用于经两
行使不安抗辩权所需的证据。需要证明债务人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以及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况。债权人需重视并收集相关证据,以确保有效行使不安抗辩权并避免承担赔偿责任。联系债权债务律师可得到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