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权大于所有权的说法是合理的。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的、不移转占有而作为债务履行担保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可就该财产折价或者就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在抵押法律关系中,享有抵押权的人为抵押权人(即债权人),提供抵押财产的人为抵押人,供作担保的财产称为抵押财产。
抵押财产包括不动产、特定动产和权利。抵押财产主要是不动产,也包括特定的不动产,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等物权可以设置抵押权。抵押财产须具有可转让性,抵押权的性质是变价权,供抵押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如果有妨害其使用的目的、具有不得让与的性质或者即使可以让与但让与其价值将会受到影响,都不能设置抵押权。
法律规定了可以作为抵押财产的范围,包括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飞行器、交通运输工具等。此外,法律、法规还规定了其他可以抵押的财产,如土地经营权。
以下财产禁止设置抵押权:
1) 土地所有权,包括国有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2) 宅基地、自留山、自留地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3) 公益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
4) 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
5) 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在我国法律中,当抵押权与其他权利同时存在时,一般采用权利优先的原则,即优先行使抵押权。办理抵押需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资料,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不得办理抵押。
担保物权的相关内容。担保物权旨在确保债权的实现,具有优先性,其设立旨在保证债务的履行。担保物权具有特定的特征,包括以确保债务履行为目的、设定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以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以及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文章还提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房屋贷款与离婚房产证名字变更的法律规定。在贷款未还清的情况下,不能变更产权人名字。离婚时,对于存在争议的房屋,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使用,不涉及所有权归属。抵押财产的转让和债务清偿方面,抵押人需经抵押权人同意才能转让抵押财产,否则需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
流押条款与流质条款的区别。流押条款是抵押合同中关于未清偿时抵押物所有权转移的约定,被认为是无效的。流质条款则是在质押合同中约定债务未履行时质押物归质权人所有。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抵押权和质权的本质差异,抵押不转移占有权,质押则需转移质押物的占有。同时,
先成立租赁关系后设定抵押权的情况,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和《担保法》。在租赁期间,即使所有权发生变化或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租赁合同仍然有效。抵押人应告知承租人和抵押权人关于已出租的事实,否则需承担赔偿责任。这种制度体现了租赁权的物权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