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期间是根据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债权人主张权利的期间。保证期间是债权人主张请求权的权利存续期间,债权人在该期间内没有主张权利,则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期间是一个不变期间,可以在保证合同中约定,若没有约定,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六个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持续达到一定期间而致使其请求权消灭的法律事实。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胜诉权。
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从判决或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保证期间可以在保证合同中约定。若合同没有约定,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六个月。
若合同中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六个月。
若合同中约定的保证期间为“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止”或类似约定,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两年。
保证期间的起算点是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若主合同对主债务的履行期没有预定或约定不明,没有约定债务清偿期限,保证期间自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或自债权人收到保证人终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到达之日起六个月。
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
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提起诉讼或要求仲裁,从判决或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从要求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两年,但可能因权利人起诉或一些法定事由而中断、中止、延长。
保证人是否需要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问题。在我国,债务的追讨时效一般为三年,保证人的责任是在主债务到期后的六个月内。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期限,一旦诉讼时效已过,保证人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同时,债权请求权在某些情况下不适用诉讼时效,如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
保证的法律小知识。保证是担保法规定的一种法律行为,涉及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约定,旨在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承担相应责任。文章详细阐述了保证人的资格、保证的方式、保证合同的内容、保证的范围、保证期间以及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和终止等方面的法律
主合同失效时担保合同的效力问题,以及担保法中关于保证期间的规定。担保合同作为主合同的从合同,当主合同无效时,担保合同也将失效。保证期间是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一般不影响诉讼时效,若债权人在保证期间未主张权利,保证人将免责。当事可约定保证期间,未约定的按
保证合同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其特点、当事人资格、形式、保证的分类、担保范围、与物保的区分、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的关系、保证人的求偿权以及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等方面。保证合同是当主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承担保证债务责任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