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这被称为一般保证。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且在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无法履行债务之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在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保证人无权行使先诉抗辩权:
当债务人的行踪不明,且没有财产可以被执行时,保证人无法行使先诉抗辩权。
如果债务人的破产案件已被人民法院受理,保证人也无法行使先诉抗辩权。
如果债权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或者债务人已经丧失履行债务的能力,保证人无权行使先诉抗辩权。
保证人可以书面表示放弃先诉抗辩权,一旦放弃,保证人将无法再行使该权利。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情形包括:
一方当事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在同时履行的时间内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此时该当事人有权选择不履行合同。
一方当事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在同时履行的时间内只能部分履行合同义务,此时该当事人有权拒绝支付未履行部分的款项。
行使先诉抗辩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只有在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为一般保证时,保证人才能享有先诉抗辩权。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我国,连带责任担保是普遍适用的,而一般保证担保是例外。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且在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无法履行债务之前,有权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换句话说,保证人可以在诉讼、仲裁或强制执行程序之前的任何时候行使先诉抗辩权。
行使先诉抗辩权只是暂时拒绝履行债务,延缓承担保证责任,而不是完全不承担保证责任。
在处理同时履行抗辩权时,需要一方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在同时履行的时间内无法正常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在同时履行的时间内只能部分履行合同义务。此时,该当事人有权拒绝支付对方未履行义务的款项。
中国票据抗辩权的相关规定,包括其限制和种类。票据抗辩是为了保护债务人的权益,但需要进行限制以保证票据流通性。《票据法》对票据抗辩作出了具体规定。票据抗辩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两大类,前者基于票据本身的问题,后者基于债务人与特定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抵消权的定义、条件和抵消通知的要求。当合同双方互负债务时,可以进行债务抵消,即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清偿,实现债务消灭。债务人主张抵消权需满足多种条件,如双方互负债务、债权均已到期、债务同种类或同一性质等。同时,债务人发出抵消通知时不得附加条件或期限。
新《合伙企业法》规定的合伙企业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合伙企业主要分为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两种类型,前者由普通合伙人组成,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后者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有限合伙人责任限于认缴出资额。此外,合伙企业具有由各合伙人组成、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中合伙人对债务的承担方式。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以合伙企业财产承担债务为前提;有限合伙人责任限于其认缴的出资额;特殊普通合伙中,造成合伙企业债务的合伙人应承担无限责任或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责任限于财产份额。这些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