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应当进行协调解决,若无法达成一致,将进行医疗鉴定。相关部门会出具医疗事故鉴定书,医患双方应当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若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未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无法进行,该医疗机构应承担责任。因此,作为纠纷当事人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配合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得忽视医学会的合理要求,更不能提供虚假材料,否则将承担医疗事故的全部责任。
医疗机构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不如实提供相关材料或不配合相关调查,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无法进行,该医疗机构应承担医疗事故责任。如果患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判定医疗事故等级及责任程度的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医学会按照《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对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进行等级判定。对于无法判定等级的二级、三级医疗事故,按同级甲等定责任程度为完全责任。
若医疗机构无故不参加随机抽取专家进行鉴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向患者说明情况,并经患者同意后,由患者和医学会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鉴定专家进行鉴定。
若医疗机构对判定或鉴定结论不服,提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再次鉴定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将不予受理。
若医患双方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并且达成一致,希望通过医疗事故鉴定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构成何种等级的医疗事故以及医疗事故赔偿数额,可以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鉴定来解决纠纷。
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应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若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均未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但主审法官认为有必要进行鉴定的,法官可以提出医疗事故鉴定要求,启动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医疗纠纷诉讼案件有多种类型,除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外,还包括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医疗侵权赔偿案件、医疗服务合同纠纷等。然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只能对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做出结论,无法完全满足其他案件的诉讼要求。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当事人委托鉴定时需支付费用,如确认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支付,否则由当事人支付。鉴定费用根据参与鉴定的医学专家人数和鉴定级别而定。重新鉴定时不得再次收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市级鉴定费用2200元或低于此金额,省级鉴定费用则高于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分类及具体操作。包括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法院要求鉴定等三种情况。医学会在接到鉴定申请后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整个鉴定周期需要约60天。鉴定结论具有法律证明效力,可作为处理医疗事故争议和法院审判的依据。患者如对首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