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鉴定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 > 本省异地可以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吗

本省异地可以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吗

时间:2023-06-14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0905
导读:本省异地可以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因为做医疗过错鉴定需要在对应的鉴定机构做,而不管是哪里的鉴定机构,所出具的鉴定报告都是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的,所以不受地域的限制因素。

本省异地可以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吗

医疗事故鉴定可以在异地进行管辖。

1. 异地鉴定仍由地方医学会组织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1条的规定,医学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鉴定,异地鉴定也应遵循这一规定。多年来,医学会在组织医疗事故鉴定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证明其具备医疗事故鉴定所需的独特优势和综合能力。

2. 异地鉴定的医学会与医疗机构不存在亲疏关系

医疗事故鉴定由医疗事故争议发生地以外的医学会组织,这是医疗事故异地鉴定制度的核心。目前,患方对医疗事故鉴定的公正性持怀疑态度,主要原因在于医疗机构与医学会的亲疏关系。

3. 异地鉴定专家鉴定组由异地专家组成

既然医疗事故鉴定在异地进行,专家鉴定组自然也应由医疗事故争议发生地之外的专家组成。否则,实行医疗事故异地鉴定制度就没有任何意义。

开展异地鉴定需要考虑的问题

1. 异地鉴定是否违反现行法律规定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0条、第21条及第22条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及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时,需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应交由医学会组织鉴定。市区级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鉴定,省级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同时规定,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从这些规定来看,异地鉴定与现行规定并无冲突。

2. 异地鉴定是否方便当事人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条的规定,处理医疗事故除了要公开、公平、及时外,还要方便当事人。现行医疗事故鉴定体制实行属地化的原因是基于患者在居住地就医,与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后,由当地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对医患双方都非常方便。

3. 异地鉴定是否增加当事人的经济负担

异地鉴定可能增加当事人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交通费、住宿费和通讯费。在这三部分费用中,交通费和住宿费是最主要的。

如果异地鉴定制度安排得当,可以减少上述费用。例如,在当地医学会的主持下,从异地鉴定地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鉴定专家。这样一来,可以提高患者的信任度,缩短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周期,大大降低医患双方的实际支出和所付出的精力。

4. 异地鉴定是否有利于解决纠纷

目前医疗事故争议难以解决的关键在于患方不接受不利于自己的鉴定结论。这种怀疑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当地”专家彼此之间比较熟悉,二是医疗机构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

因此,是否有必要进行异地鉴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在实际发生的医疗过错事件中,双方当事人无法协商达成一致才会导致最后诉讼的结果,鉴定只是为了更好地划分责任,这样医院就不会再进行责任推脱。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当事人委托鉴定时需支付费用,如确认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支付,否则由当事人支付。鉴定费用根据参与鉴定的医学专家人数和鉴定级别而定。重新鉴定时不得再次收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市级鉴定费用2200元或低于此金额,省级鉴定费用则高于

  •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 医疗纠纷解决程序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 构成医疗事故的四个条件

    医疗事故的构成条件,包括合法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存在违法或过失行为、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以及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文章介绍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方式、启动程序、鉴定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及鉴定结论的效力和再次鉴定的相关规定。患

  •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 医务人员过错的医疗机构赔偿责任
  • 医疗过错 赔偿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