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省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不满意,可以提起再次鉴定的申请。再次鉴定的申请必须在15天内提出。为了及时解决医疗事故争议,必须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周期进行严格限定。申请期限从收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的次日开始计算。如果超过15天提出再次鉴定申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将不予受理。
医疗事故中的责任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赔偿金额为全部损失的100%。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赔偿金额为全部损失的60-90%。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赔偿金额为全部损失的20-40%。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赔偿金额不超过全部损失的10%。
在实践中,还存在对等责任,即医生和患者各自承担50%的责任。
责任程度的不同对赔偿金额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鉴定为医疗事故时,不考虑责任程度,一律承担100%的赔偿责任是公正和合理的。
医疗事故鉴定书中的“主要责任”、“次要责任”或“轻微责任”是对事故原因的认定。这些表述只是为了医疗行政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处分而需要。
在构成医疗事故后,受害人(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有举证责任。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需要举证证明自己受到损害的事实和接受过医疗的事实。损害包括病员生命和健康的损害,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接受医疗的事实可以通过挂号、交费等诊疗手续来证明,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及处理办法。包括紧急措施造成不良后果、医疗意外、无过错输血感染、患方原因延误诊疗、试验性诊疗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的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医院仍可能因其他原因承担赔偿责任。患者及
医疗侵权责任中的追偿权问题。依据《侵权责任法》,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造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需承担赔偿责任并有权向责任人追偿。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医疗机构赔偿后,还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生产者等责任主体追偿。追偿权的范围
如何确定医疗事故的等级和责任程度的问题。医疗机构如果不配合技术鉴定或无故不参与随机抽取专家进行鉴定,应承担医疗事故责任。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对患者人身损害进行等级判定。对判定或鉴定结论不服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将不予受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