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北京医疗事故鉴定部门可以由法院指定。在医疗事故发生后,受害人(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承担举证责任。受害人在医疗侵权诉讼中需要证明自己受到损害的事实以及接受过医疗的事实。损害范围包括病员生命和健康的损害、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接受医疗的事实可以通过挂号、交费等诊疗手续来证明。
医疗过错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患者存在导致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人身损害后果。如果损害程度未达到此标准,则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存在多个原因导致同一后果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各自原因与作用,慎重判定。
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包括:
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存在主观过失。
患者存在人身损害后果。
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根据因果关系推定和过错推定的举证责任规则,医疗事故鉴定结论通常由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机构提供鉴定结论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证明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没有过失。在诉讼中,受害人无需提供因果关系和主观过失这两个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证据。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
医疗事故鉴定的办理时限及相关流程。医学会在收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材料,双方应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相关材料。医学会在接到材料后的45个工作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鉴定书。鉴定流程包括核实身份、宣读纠纷原由、抽签、介绍专家组成员、当事人陈述
医院漏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医疗过错包括漏诊,只有当医疗过错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且二者存在因果关系时,才构成医疗事故。若漏诊未造成损害,则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认定需经过医学会组织的鉴定。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过错造成的损害,患者可根据相关司法
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的协商确定过程。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协商时需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损害程度。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书确认赔偿金额。如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另外,本文还介绍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