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受理医疗事故鉴定的机构包括市级、县级市级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鉴定委员会)。
市、县级市鉴定委员会负责受理辖区内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工作,其日常工作由同级卫生局医政部门负责。
市鉴定委员会负责受理对县级市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不服而要求重新鉴定的案件,以及市范围内医疗机构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工作,其日常工作由市卫生局医政处承担。
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时,医学会不予受理医疗事故鉴定。
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其中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学会已经受理过鉴定申请时,医学会不会再受理医疗事故鉴定的申请。根据医疗纠纷法律实务,如果多家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对同一医疗纠纷进行鉴定,可能会出现不同的鉴定结论,给当事人和法院在处理医疗纠纷上带来不便和混乱。为避免这种情况,法规规定了“同一鉴定不再受理”的原则。
如果医疗事故争议已经由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或判决,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将不再受理鉴定申请。
如果患者及其家属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将不再受理鉴定申请。
如果医疗纠纷的发生是由于医疗机构非法行医造成患者身体健康损害,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将不受理鉴定申请。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时,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如果医疗机构所在地是直辖市,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的报告或当事人提出的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在接到之日起7日内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一) 患者死亡;
(二) 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三)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首次鉴定由医院所在辖区的各区县医学会组织,如果医患任何一方对首次鉴定的结论不服,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天内申请再次鉴定。再次鉴定由市级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时效限制,患方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当事人委托鉴定时需支付费用,如确认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支付,否则由当事人支付。鉴定费用根据参与鉴定的医学专家人数和鉴定级别而定。重新鉴定时不得再次收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市级鉴定费用2200元或低于此金额,省级鉴定费用则高于
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和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事故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和民事诉讼。纠纷处理程序包括向科室主任反映问题,向医院管理部门投诉,进一步申请鉴定或提起诉讼等步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解决医疗纠纷的多种途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