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漏医疗过错鉴定书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解释的规定,由于胆漏医疗过错鉴定书实行了因果关系推定和过错推定的举证责任规则,因此,该鉴定书应由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机构一方希望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证明医疗行为不存在过失的证据。在诉讼中,受害人无需提供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这两项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证据。
在我国相关法律中,对医疗事故鉴定的时间、医学会受理时间以及作出鉴定结论都有具体规定。当事人可以监督医学会的工作进度,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起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后,应在10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后,应在5日内将相关材料交给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如果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申请再次鉴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申请后7日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医学会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所需材料,并要求当事人在收到通知后的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医学会应在收到上述材料及答辩后的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在构成医疗事故后,受害人(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应承担举证责任。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应就自己受损害的事实和接受过医疗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损害包括病员生命和健康的损害,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接受医疗的事实可以通过挂号、交费等诊疗手续来证明。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当事人委托鉴定时需支付费用,如确认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支付,否则由当事人支付。鉴定费用根据参与鉴定的医学专家人数和鉴定级别而定。重新鉴定时不得再次收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市级鉴定费用2200元或低于此金额,省级鉴定费用则高于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医疗事故的构成条件,包括合法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服务、存在违法或过失行为、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以及违法行为与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文章介绍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方式、启动程序、鉴定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及鉴定结论的效力和再次鉴定的相关规定。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