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应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并预先缴纳鉴定费。
若卫生行政部门移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预先缴纳鉴定费。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如需要移交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
首次由法院委托进行鉴定时,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缴付。
对首次鉴定结果不服,再次申请鉴定时,由申请再次鉴定人缴付费用。
经鉴定确定为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医疗机构支付;经鉴定确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用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支付。
鉴定委员会的活动和材料应对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除涉及个人隐私外,当事人可以申请不公开。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权出席,社会公众可以旁听,媒体可以报道。当事人有权了解案件的全部证据和相关资料。公开的鉴定程序接受公众监督,是医疗鉴定的制约机制。
鉴定委员会必须平等对待医患双方,不偏不倚。双方都享有获知对方理由、提供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的权利。公正程序要求鉴定委员会平等对待当事人,不能在自己的案件中充当法官,也不能偏袒一方。鉴定委员会成员不得参与与医疗纠纷有利害关系的鉴定,并应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及时鉴定对于处理医患纠纷至关重要。一方面,与病情相关的证据如尸体难以长期保存,容易丧失。及时鉴定有利于全面、客观、真实地收集证据;另一方面,长期拖延医患纠纷不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医疗机构的正常运作。及时原则要求鉴定程序规定合理的期限,并及时、合理地通知双方。正确客观地看待医疗事故,尽力避免其发生。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当事人委托鉴定时需支付费用,如确认为医疗事故则由医疗机构支付,否则由当事人支付。鉴定费用根据参与鉴定的医学专家人数和鉴定级别而定。重新鉴定时不得再次收费。具体收费标准为市级鉴定费用2200元或低于此金额,省级鉴定费用则高于
医疗事故赔偿案件的法律程序。首先进行医疗鉴定获得证据,划分责任;接着确认事故等级,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最后强调了申请时效的重要性,当事人应及时提出处理申请,否则法律不予保护。
医疗纠纷的解决程序。首先,医患双方应协商一致并申请鉴定,可向市医学会或医疗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医学会受理鉴定委托后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交纳费用。随后,医学会从专家名录中选择专家组成鉴定组,并举行鉴定会听取双方陈述及提问环节。最终,专家讨论并出具鉴定报告。
工伤配置辅助康复器具的报销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职工因需要和经鉴定,可安装辅助器具,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认定依据包括工作时间、场所内因工作受伤、患职业病等情形。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材料不完整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