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规定,医疗事故和医疗过错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区分: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相关规定,并因此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过错是指由于医院的过错,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过错。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全文》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如果经鉴定确认为医疗事故,则鉴定结论应当包括上述第四至第八项内容;如果经鉴定确认不属于医疗事故,则应在鉴定结论中说明理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格式由中华医学会统一制定。
根据患者人身损害的程度,医疗事故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医疗事故必须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评定,根据病员受损害的程度,进行医疗过错参与责任度鉴定和因果关系等级评定。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的主要医务工作人员在接诊运输、登记检查、护理治疗诊疗等活动程序中,未尽到应有的措施和治疗水平或措施不当、治疗态度消极、延误时机,告知错误,误诊漏诊、弄虚作假错误干预等不良行为,导致病员智力、身体发生了不应有的损害或延误了治疗时机,进而造成病情加重或死亡,从而产生了生命财产的额外损失。
医疗过错责任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医疗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在医疗领域以医疗事故居多。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协商解决,要求医院调查处理并达成共识;二是技术鉴定,向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三是重新鉴定、行政复议和诉讼,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文章介绍了诉讼时效的定义和规定,并详细阐述了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文章指出,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权利人可从医疗侵权纠纷和合同违约纠纷两个角度选择诉讼案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和医疗鉴定流程,提醒患者及其
医疗事故纠纷及其鉴定程序。医疗纠纷源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争议,需通过司法鉴定或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医方是否有过错。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医疗纠纷中常被支持。医院误诊与医疗事故需依法申请鉴定,由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如当事人对鉴定结果不满,可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当承担的三种法律责任:机构自身的责任,需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相应处理;医务人员的责任,过错严重的需追究刑事责任;其他相关医务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者可被吊销执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