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规定,医疗事故和医疗过错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区分: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相关规定,并因此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过错是指由于医院的过错,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过错。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全文》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如果经鉴定确认为医疗事故,则鉴定结论应当包括上述第四至第八项内容;如果经鉴定确认不属于医疗事故,则应在鉴定结论中说明理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格式由中华医学会统一制定。
根据患者人身损害的程度,医疗事故可以分为四个等级:
医疗事故必须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评定,根据病员受损害的程度,进行医疗过错参与责任度鉴定和因果关系等级评定。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的主要医务工作人员在接诊运输、登记检查、护理治疗诊疗等活动程序中,未尽到应有的措施和治疗水平或措施不当、治疗态度消极、延误时机,告知错误,误诊漏诊、弄虚作假错误干预等不良行为,导致病员智力、身体发生了不应有的损害或延误了治疗时机,进而造成病情加重或死亡,从而产生了生命财产的额外损失。
医疗过错责任纠纷的法律处理方式。医疗过错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在医疗领域以医疗事故居多。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协商解决,要求医院调查处理并达成共识;二是技术鉴定,向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三是重新鉴定、行政复议和诉讼,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
北京某医院因医疗过错导致新生儿患三级伤残的纠纷。杨女士在该医院分娩时,因医院催产素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新生儿出生缺氧并患有多种疾病。经过鉴定和法院审判,医院需承担部分责任并赔偿患方经济损失和精神抚慰金共计数十万元。
医疗事故鉴定的办理时限及相关流程。医学会在收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材料,双方应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相关材料。医学会在接到材料后的45个工作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鉴定书。鉴定流程包括核实身份、宣读纠纷原由、抽签、介绍专家组成员、当事人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