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的责任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是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除了从事诊疗护理工作的人员外,也包括从事医疗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人员。
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犯有过失。
医疗事故发生的范围包括诊疗护理工作以及与之相关的后勤和管理工作。
医疗事故造成的危害结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即导致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程度。如果危害结果不及此程度,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的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在发生多因一果的情况下,需要具体分析各自原因与作用,慎重判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对病历进行封存,确保相关证据的完整性。
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确保相关物证的可靠性。
可以选择到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或医患双方共同向市医学会提出书面申请。
市医学会审核材料后,会通知医患双方鉴定的受理,并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同时,通知医患双方交纳鉴定费用,并随机抽取鉴定专家组成员,安排鉴定会议的时间。
鉴定会议结束后,鉴定书将寄送给委托单位和委托人,通知他们鉴定结果。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胡*斌因工伤导致的医疗事故案件。胡*斌在一家三甲医院接受手术后出现左肾萎缩问题,因医院丢失病历导致无法鉴定工伤致残等级。法院依据卫生部的相关规定,判定医院承担医疗事故责任,赔偿胡*斌共计80263元。胡*斌对伤残等级鉴定提出上诉,认为赔偿金额应更高。
行政诉讼的定义、作用以及相关的分类和可诉行为。行政诉讼是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受到行政诉讼法的规范。可诉行为包括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等九种情况。而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为包括医疗事故鉴定、火灾事故责
医疗纠纷赔偿金额的协商确定过程。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协商时需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损害程度。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书确认赔偿金额。如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另外,本文还介绍了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