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医疗损害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由不同主体承担,具体如下:
如果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那么双方当事人需要协商并预先缴纳鉴定费。
如果卫生行政部门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移交给其他机构进行处理,那么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需要预先缴纳鉴定费。
如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并需要移交给医学会进行鉴定,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
如果法院首次委托进行鉴定,那么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
如果对首次鉴定结果不服,再次申请鉴定的,那么申请再次鉴定的人需要缴纳鉴定费。
如果经鉴定认定为医疗事故,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如果经鉴定认定不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费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支付。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的一年内提出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申请。
如果病员死亡,其家属应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的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申请。如果需要进行尸检,申请应在病员死亡后的48小时内提出,并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
如果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如果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异议,可以协商处理方案;如果协商不成,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对该处理决定不服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规定缴纳鉴定费。一旦当事人提出申请,鉴定机构应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
医疗损害鉴定的范围、主体及使用。当事人可申请鉴定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告知义务、违反诊疗规范等内容。人民法院可决定进行医疗损害鉴定,并委托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或医学会进行。在医疗损害民事诉讼中,鉴定结论需经质证才能作为证据使用,当事人对结果不满意可申请重
医疗纠纷的分类及解决途径。医疗纠纷分为医疗过失纠纷和非医疗过失纠纷。对于医疗过失纠纷,应通过医学会鉴定后解决;非医疗过失纠纷则属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调解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方式,民间组织调解有助于公正合理解决纠纷。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具有多种优势和
医疗事故鉴定的办理时限及相关流程。医学会在收到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材料,双方应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相关材料。医学会在接到材料后的45个工作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鉴定书。鉴定流程包括核实身份、宣读纠纷原由、抽签、介绍专家组成员、当事人陈述
医疗纠纷诉讼中的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并非必经程序,患者可直接提起诉讼要求损害赔偿。医疗纠纷案件分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两类,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案由提起诉讼。以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为案由提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