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医疗事故是否构成伤残
时间:2023-06-12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是否可以构成残疾,必须要到相关的国家机构进行残疾鉴定。中国的“医疗事故标准(试行)”根据患者造成的人身伤害严重程度将医疗事故分为四级和十二级。一级医疗事故分为A,B等。事故分为A,B,C,D4等。三级医疗事故分为A,B,C,D,E5等。并且,四级医疗事故不分,共四级和12级等。事故级别B级到3级的相应残疾程度为1级至10级。
残疾鉴定的程序和依据
1. 劳动能力鉴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等级鉴定)的程序如下: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三至五名专家组成鉴定专家组。鉴定意见由专家组提出,市级鉴定委员会将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与劳动专家组的鉴定意见结合起来。根据GB/T16180-2014《能力鉴定人员工伤和职业病致残水平》的规定,得出鉴定结论。
2. 自行估计伤残等级
受伤的工伤职工可以结合自身伤害情况,参考《劳动能力评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的相关规定,对自己的伤残等级进行估计。
3. 异议申请
如果申请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异议申请。
医疗事故的分类和残疾程度
根据《医疗事故标准(试行)》的规定,医疗事故根据患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级别和十二个等级。其中,一级医疗事故分为A、B等级,二级医疗事故分为A、B、C、D四个等级,三级医疗事故分为A、B、C、D、E五个等级。此外,四级医疗事故不再分等级,总共有四个级别和十二个等级。对应的残疾程度从B级到3级分别为1级至10级。根据《医疗事故分类标准(试行)》的规定,第四类医疗事故是指对患者造成明显人身伤害的其他后果。该标准列举了16个具体病例,供医疗机构和医学会在评估时参考。由于第四类医疗事故不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也不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和行为,因此被归类为第四类医疗事件。根据伤残标准,患者无法向医疗机构提出残疾赔偿要求,只能要求报销必要和合理的费用,如医疗费、误工费、住院食品津贴、伴随费用、交通费和住宿费。因此,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的相关规定,四级医疗事故并不导致残疾,患者只能要求相关的合理费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诉讼时效起算标准
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诉讼时效起算标准。文章提出在确定诉讼时效起算时间时,应当以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更多地采用“知道”的标准而不适用“应当知道”的标准。考虑到专业因素,如某些药品的毒副作用损害难以被普通人了解,起算时间应考虑此特殊性。对于人身损害赔偿
-
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
不同领域人体损伤鉴定的标准及其适用范围。包括轻微伤、轻伤、重伤、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等。文章详细说明了各类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涉及法律、工伤、职业病等多个领域。同时,文章还涉及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和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等。
-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
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内容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学术性和行业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设立及其职责,医疗机构监督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执业活动的检查指导等方面。同时,也介绍了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和中医(
-
医疗事故认定依据:诊断失误的过错
医疗事故认定依据中关于诊断失误的过错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问诊、检查、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过错情形,包括实施检查、未实施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具体错误。同时,文章也讨论了治疗失误的过错,包括治疗方法选择、治疗时机选择以及用药的过错等。
-
医疗伤残鉴定的时机
-
眼睛轻伤二级标准
-
法医鉴定流程及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