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派生诉讼是指在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侵害,尤其是有控制权的股东、母公司、董事和管理人员等侵害公司利益而公司未行使诉权的情况下,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的利益对侵害人提起诉讼,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一种诉讼制度。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任何股东都有权提起股东派生诉讼。
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只有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才有资格提起股东派生诉讼。
对于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可以成为股东派生诉讼的被告。
除了上述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个人与单位,如果侵犯了公司的合法权益并给公司造成损失,也可以成为股东派生诉讼的被告。
公司可以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与到股东派生诉讼中。
股东具备提起派生诉讼的资格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即代表公司提起派生诉讼。公司法的基本理念是公司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因此当公司受到损害时,应由公司自行决定是否以及如何追究侵害人的责任。只有在公司拒绝或怠于行使其诉权来维护自身利益时,股东才可以提起派生诉讼。换言之,原告股东在起诉之前必须首先要求公司采取措施,否则不能提起派生诉讼。这一要求被称为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
根据我国现行公司法的规定,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在执行公司职务时给公司造成损失,或者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并给公司造成损失时,具备提起派生诉讼资格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监事也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在执行公司职务时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况,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在收到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在收到请求后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给公司利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时,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对于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并最终保障股东,特别是小股东的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派生诉讼制度为股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救济方式,使得广大股东,尤其是小股东,愿意为了公司和股东整体利益而进行监督,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利益。这有助于防止公司管理者滥用经营管理权来损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各国的实践中证明,对于维护公司利益和股东权利,加强对公司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经营活动的监督,保证公司的健康运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在借鉴国外成熟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司法实践,通过对公司法的全面修改和完善,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旨在鼓励股东为公司利益而起诉,同时阻止股东滥用诉讼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的情形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的情形时,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在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在收到请求后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给公司利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时,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符合前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对于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虽然第三人没有独立请求权,但如果案件处理结果对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他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享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
《公司法》中股东会的职权。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监事并决定其报酬、审议批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报告、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方案、利润分配和弥补亏损方案、对公司注册资本、发行债券、合并、分立、解散等作出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关于齐某某公司与薛某光、安某某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的公开宣判。法院判决原告齐某某公司与被告薛某光的股权转让协议有效,并要求被告安某某公司在一个月内办理股权转让变更登记。文章详细阐述了股权转让协议的生效条件、相关义务及法律责任,强
股东大会决议发行公司债券的相关内容。首先明确了决议的适用范围和决议事项,包括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接着详述了股东大会决定发行公司债券时需包括的事项,如发行种类和数量、发行方式等。同时,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需满足资产条件、累计债券余额限制等条件。最后强调了发
我国《公司法》关于股权登记的法律程序。公司成立时,需在公司章程中载明股东信息,并签发出资证明书、建立股东名册及向工商机关登记。股权继受时,需修改相关记录并办理变更登记。股权登记形式包括公司章程、出资证明、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股权转移以股东名册记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