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诉讼的设计理念是为了保护个别利益受到公司侵犯的股东,旨在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而派生诉讼主要是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对那些在大股东庇护下侵犯公司利益的管理层提起诉讼,以实现中小股东权益的公平保护。
直接诉讼是由于公司侵犯了股东的法定或约定权利(如违反公司章程)或与股东股份相关的权利而提起的。因此,直接诉讼实际上涉及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合同关系。而派生诉讼通常涉及董事的信托义务,即董事失职导致公司损失,涉及的是一种侵权关系。
在直接诉讼中,股东作为原告,公司作为被告,双方享有不同的诉讼权利。而派生诉讼可以看作是一个双重诉讼,即公司对造成公司损害的第三人提起损害赔偿或其他补偿的诉讼,以及原告股东基于公平对公司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命令公司提起前述诉讼的诉讼合并。因此,派生诉讼实际上是一个三方诉讼,股东为原告,加害人为被告,尽管公司可能由于大股东的控制而站在被告一方,为其辩护,但根据法定规定,在派生诉讼中公司始终应以名义原告出席诉讼。
直接诉讼可以采取普通诉讼形式或集团诉讼形式,具体取决于参与诉讼的原告数量。而派生诉讼通常采取集团诉讼形式。
直接诉讼通常按照普通民事程序进行,一般不附加条件。而在派生诉讼中,为了防止股东滥用诉讼权利,通常会附加一些条件,如对董事的要求、对股东的要求、当时所有权规则和费用担保规则等。也就是说,只有原告股东拥有符合法定要求的股份、提供适当的费用担保,并经董事会或股东会同意后,诉讼才能继续进行。否则,法院可能会中止诉讼,等待符合条件的股东出现后再恢复诉讼。
直接诉讼按照“支付自己的律师”原则,原告的诉讼费用由股东自己承担。而为了提高派生诉讼的效率,解决阻碍提起有益诉讼的问题,原告诉讼费用通常由公司按照“共同基金”的原则支付。
在直接诉讼中,原告股东可以自由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撤销诉讼请求或进行诉讼和解。而在派生诉讼中,由于诉讼涉及整个公司的“公益”,原告股东进行和解或撤诉应由法院批准,并有义务向其他股东披露相关事项。
通过协商方式解决股东权益纠纷的重要性,并提出在解决纠纷时,不仅要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还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预防可能出现的纠纷。文章还详细讨论了股权确认、股东知情权和分配权以及股权转让等方面的问题,包括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的股权确认、股东权益的保障和实
在直接诉讼中原告必须提出他受到的伤害不同于其他股东受到的伤害。直接诉讼是为个别利益受到公司侵犯的股东而设立的保障体制,目的在于保护股东合法权益。派生诉讼主要是中、小股东对那些在大股东庇护之下而侵犯公司利益的管理层提起的诉讼。在直接诉讼中,原告股东可以
股东诉讼是指股东纯粹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向公司或者其他人提起的诉讼。股东诉讼的情形主要有:请求支付已经合法宣布的股利的诉讼;要求查阅公司账簿和有关记录的诉讼;要求保护新股认购优先权的诉讼;对妨碍行使表决权提起的诉讼;因违反股东之间的协议提起的诉讼;对股东
作者以为各国对该种诉讼制度予以不同的称谓,表明了各国对其进行考察时所取的角度不同:“股东代表诉讼”这一概念强调在该类诉讼中,原告股东实际上代表着与其具有相同地位的所有股东而起诉[1];而“股东派生诉讼”这一概念则强调原告股东的诉权是来源于公司而非股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