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册资本低于法定资金数额的,且现行法律、法规对注册资本有下限规定。
2、企业有经济纠纷,并已进入司法或仲裁程序。
3、企业在合同或章程中对生产、经营规模有最低规模规定,且调整后的投资总额小于该最低规模。
4、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规定外方可先行回收投资,并且外方已回收完毕。
1、董事长(或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减资申请报告,详细说明要求减资的理由和减资的金额。
2、董事长(或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承诺函,证明企业无经济纠纷,也未进入司法程序。
3、县(市)区外经贸局或主管部门的转报文。
4、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一致通过的决议(正本)。
5、合同、章程修正案。
6、经注册会计师验证的资产负债表、财产清单、债权人名单。
7、批准证书(原件)、验资报告、营业执照(复印件)。
8、通知债权人证明。
9、在省级以上报纸上登载公司减资公告的有关证明。
10、公司就其有关债权债务处理情况或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11、海关出具的因减资后原投资总额内进口的免税设备补税后的证明。
12、审批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注:第8项及以后文件需要在第一次刊登公告之日起45天后办理正式减资审批手续时提供。
1、申请:到投资服务窗口提出申请,提交申请材料。
2、受理:由投资服务窗口受理,根据材料的情况作出以下处理:
(1) 材料齐全、申请事项清楚,符合法定要求的,出具《受理通知书》。
(2) 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申请人当场更正后出具《受理通知书》。
(3) 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出具《补正内容通知书》(情况较复杂的,在2天内出具《补正内容告知书》)。
(4) 不需要申请行政许可或不属于投资服务窗口职权范围的,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1、投资服务处初步审查同意后,公司应在省级报纸上刊登减资公告三次。
2、三个月后,公司应将报纸公告及复印件交到窗口,由投资服务处审批决定。
综上所述,减资是一项需要刊登在报纸上通知公众的特殊公司经济行为。由于需要面向公众,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如有其他疑问,请在线咨询。
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当事人申请、提供证据、合议庭审查核实以及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等环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的两个通知,详细说明了撤销和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审查程序和时间限制。
涉外仲裁当事人申请外国法院承认仲裁裁决的程序。文章介绍了国际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背景以及中国涉外仲裁当事人的申请程序,并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办理申请事宜。同时,文章还涉及涉外仲裁中的法律适用,包括程序法律适用和实体法律适用,以及涉外仲裁适用实体法律的三大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和程序优先顺序。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背景下,仲裁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并不是前置程序。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形式审查并进行事实认定。在涉及劳动仲裁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工伤认定程序,并在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及债务处理方式。在破产申请受理后,相关民事诉讼或仲裁程序中止,管理人接管财产后继续。起诉需向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提起。债务不会因破产而消失,需通过破产清算或重整过程偿还。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债权人权益,为企业破产重整提供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