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股并购对于合并方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新发行的股票改变了原有的股权结构,可能导致股东权益的稀释,甚至使原股东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此外,股票发行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督和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的限制,繁琐而缓慢的发行程序给投标人有时间组织投标,也给目标公司有时间部署反并购措施。此外,换股收购往往会吸引风险套利者,套利群体造成的卖出压力和每股收益稀释的预期会导致收购者股价下跌。
根据具体方式,换股并购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增资换股:收购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包括普通股或可转换优先股,来替换目标公司原有的股票,达到收购的目的。
2. 库存股换股:法律允许收购公司将其持有的库存股票用来替换目标公司的股票。
3. 母公司与子公司交叉换股:收购公司本身、其母公司和目标公司之间存在换股的三角关系。换股后,目标公司可能成为收购公司的子公司,或成为其母公司的子公司。
换股并购的法律规定包括以下内容:
1. 规范证券市场,推进上市公司间的换股并购。要逐步理顺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实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使证券市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实现真正市场化意义上的换股并购。
2. 出台有关换股并购的法律法规、操作细则。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明确换股并购的具体操作细则,如定向增发规定、会计处理方法和信息披露规定等。
3. 发展综合证券收购方式,以换股并购为切入点。换股并购可以弥补现金收购对并购方的现金流转压力,但也存在股价不确定性增加被并购方风险和原股东股权稀释问题。因此,在发展换股并购方式时,应逐步完善以现金、股票、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综合证券收购。
4. 加强相应的监管措施。在发展换股并购的同时,需要加强监管,特别是在换股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如果监管不力,可能会出现上市公司利用换股并购操纵利润的情况。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采用权益联营法。
跨国并购的种类,包括横向跨国并购、纵向跨国并购和混合跨国并购的定义、目的和特点。同时介绍了跨国并购的直接和间接方式以及跨国并购的含义。横向跨国并购旨在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国际竞争力,纵向跨国并购旨在稳定原材料供应或产品销售渠道,混合跨国并购则旨在实现全
私下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这取决于公司章程的规定,若允许则有效,若禁止则无效。在公司法规定下,股东间可相互转让股权,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需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的股东应购买该转让的股权,否则视为同意转让。
企业并购的法律程序及阶段。文章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目标企业调研、并购方案调整、谈判及签约以及并购实施。在前期准备阶段,企业需要制定并购方案并确定目标企业。在目标企业调研阶段,需要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各方面情况并形成尽职调查报告。并购方案需要根据
实收资本的定义、构成及其变更流程。实收资本是企业章程、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企业实收资本变更需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股东出资信息等。适用于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设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