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股并购对于合并方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新发行的股票改变了原有的股权结构,可能导致股东权益的稀释,甚至使原股东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此外,股票发行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督和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的限制,繁琐而缓慢的发行程序给投标人有时间组织投标,也给目标公司有时间部署反并购措施。此外,换股收购往往会吸引风险套利者,套利群体造成的卖出压力和每股收益稀释的预期会导致收购者股价下跌。
根据具体方式,换股并购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增资换股:收购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包括普通股或可转换优先股,来替换目标公司原有的股票,达到收购的目的。
2. 库存股换股:法律允许收购公司将其持有的库存股票用来替换目标公司的股票。
3. 母公司与子公司交叉换股:收购公司本身、其母公司和目标公司之间存在换股的三角关系。换股后,目标公司可能成为收购公司的子公司,或成为其母公司的子公司。
换股并购的法律规定包括以下内容:
1. 规范证券市场,推进上市公司间的换股并购。要逐步理顺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实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使证券市场充分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实现真正市场化意义上的换股并购。
2. 出台有关换股并购的法律法规、操作细则。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明确换股并购的具体操作细则,如定向增发规定、会计处理方法和信息披露规定等。
3. 发展综合证券收购方式,以换股并购为切入点。换股并购可以弥补现金收购对并购方的现金流转压力,但也存在股价不确定性增加被并购方风险和原股东股权稀释问题。因此,在发展换股并购方式时,应逐步完善以现金、股票、可转换债券和认股权证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综合证券收购。
4. 加强相应的监管措施。在发展换股并购的同时,需要加强监管,特别是在换股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如果监管不力,可能会出现上市公司利用换股并购操纵利润的情况。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采用权益联营法。
公司并购准备阶段的必要工作,包括组建并购班子、制定并购方案,以及尽职调查中的外部法律环境和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等。在并购准备阶段,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非常重要,涉及外部法律环境、目标公司的合法性、组织结构、产业背景、财务状况等。并购班子需熟悉相关法律
公司并购合作的整个过程。在并购决策阶段,企业需确定自身定位,形成并购战略。在并购目标选择阶段,企业可采用定性和定量选择模型。并购时机选择需要预测目标企业并购时机。并购初期需与政府沟通并获支持,对目标企业进行深入审查。并购实施阶段需谈判确定并购方式等。
溢价收购的定义和原因。溢价收购指支付超过证券或股票名目价值或面值的实际金额的行为,常见于公司并购。公司支付溢价的主要原因是目标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并购后产生的协同效应。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和交易规则,公开财务状况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需要向中国证监会报备的流程。证监会审核流程包括受理申请、初审、复审和公布审核结果等环节,通常审核时间不会超过20个工作日。上市公司监管部负责审核并购重组申请,审核意见反馈在并购重组委会议结束后反馈给申请人,申请人需按要求提交书面回复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