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提前解散的,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终止劳动合同情形。实践中由于解散往往涉及大批员工将面临失去岗位的困境,为使解散能顺利进行,终止劳动合同不应作为安置员工的主要手段,而应视情况与大部分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公司可进行以下工作保证顺利进行公司解散职工安置:
(一)、对企业解散涉及的人员信息及外部关系进行梳理
了解企业构架及员工信息及态度,是一份合法且具可操作性的安置方案形成的前提。这一阶段应完成以下事项:
1、内部信息调研
需要对企业组织框架、劳动合同类型、规章制度等人事管理情况、部门组成、公司福利待遇、人员数量、男女比例、工龄长度、身体情况、特殊员工比例等进行核实。
与个别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其关注的焦点问题。
2、外部信息调研
了解公司与劳动行政部门、工会沟通的情况,尽可能让外部了解企业目前的难处。
(二)、制定方案
根据调研情况以专业角度为企业出具安置方案,并与企业高层进行完善。方案初稿确定后,需要将安置方案进行一定的民主公示程序。应与征求员工的意见,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议,视情况采纳其合理建议,最后向全体员工进行公示。安置方案分为以下几种思路:
1、成立安置小组,筛选小组成员,尽量选择人事部、工会委员、财务这类人员,便于安置工作的开展,可以在协议中对这些小组成员给予优待;
2、对于企业有条件以其他方式消化部分员工的,如由关联企业对这部员工进行招用,可以在解散前提前与之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在解除协议里约定好权利义务,由关联企业择优录取。或者提前由关联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对有意向的员工进行招聘,决定录用的,签订三方协议,工龄由新公司承继,福利待遇按原合同执行。
3、对大部分员工还是采用协商解除的方案为准,鼓励优先解除。对特殊员工给予一定的补助,如患有重大疾病。
4、对于以上述方式不能处理的员工,只能按劳动合同终止与其终止劳动关系。
(三)、实施注意事项
1、停工停产——生产线的员工先采取放假的形式,发放最低工资,直至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这样可以极大的降低经济补偿金的基数;
2、分期分批——为避免尾大不掉,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分成几批分别处理;鼓励优先配合人员;
3、分散签署——有条件的企业,在指定日期签订协议并办理手续的,应分批次处理,多窗口对接,可以设置不同窗口,如补偿金查询、签署协议、办理退工手续、法律咨询。前提是提前制定相关流程方案、任务分工及应急办法。
3、沉着冷静——企业解散,岗位丧失,会使得很多员工不太能轻易接受,情绪不会很正常,不会很理智地对待,处事人员不能偏激,要冷静沉稳,慎言慎行,认真倾听,仔细讲解。
4、提前辅导——请专业律师对安置小组提前进行辅导,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总之,不能把终止劳动合同作为安置员工的手段,针对公司解散涉及的职工,应当先了解他们的个人及家庭信息,尽量以稳妥的方式让员工接收并理解企业解散,合同终止的难处。同时,对于个别经济比较困难的员工可进行适当补贴及慰问,照顾好解散职工的心里情绪,以减少不必要的法律问题。
女职工在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法律规定。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女职工享有一定的特殊劳动保护和待遇,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因用人单位不当解除导致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如撤销解除决定、支付工资和劳动合同终
公司裁员赔偿标准的内容。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裁员时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根据劳动者在公司工作的年限确定。详细列举了各种情形下公司需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包括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解除等。对于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所在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情况
中国关于退休离职补偿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详细描述了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的多种情形和标准计算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职工在遭遇工伤时的相关待遇和费用支付方式。涉及的内容包括工伤治疗、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等,旨在为公众普
自动离职工资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不辞而别造成损失需承担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权追究并要有损失证据。其次,单位应履行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避免风险。最后,用人单位应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资,非法克扣或拖延支付需担责。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