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角色一般不受著作权保护,除非满足以下条件:
完整的虚构角色形象由外貌特征、形象特征、个性特征、姿态特征、声音特征等构成。由于这些综合特征的存在,虚构角色形象留给人们的印象应当是一个拟人化的、具有完整人格特征的整体形象。基于这一要求,纯美术作品或工艺品中的虚构角色,因不具备完整人物形象的上述要件而不能受到保护。
受保护的虚构角色形象应当是作者经过独立构思创造而成的,该角色的性格特征、外貌特征等均是作者赋予的。独创性并不要求是作者初创的,如果作者对已有的、进入公有领域的虚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使其新创作的角色形象有别于原有的人物形象,并脱离了原有人物形象的特征,而形成了与原有形象不同的风格特征,也可以作为虚构角色形象进行保护。
著作权实施的是自动保护原则,作品一经独立创作完成,便享有著作权上的所有权利。但是虚构角色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作品,虚构角色的存在首先必须依赖于美术、影视、文学作品,只有借助于这些载体才能广泛传播。经传播产生良好的公众效应之后,虚构的角色形象才渐渐从作品中脱离出来,为公众所认可,取得名誉与声望,进而才能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才出现了形象商品化的问题。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四)美术、建筑作品;
(五)摄影作品;
(六)视听作品;
(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计算机软件;
(九)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
(一)著作权自作品完成时自动产生;
(二)专有性,即著作权人排他性的享有相应的著作权;
(三)地域性,即除加入国际公约或缔结双边协定外,一个国家法律所保护的某项权利只在该国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
(四)时间性,除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性不受保护期的限制外,其他权利都保护期。
由此可见,作品的角色是否受著作权保护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如果作品角色同时满足以上三方面的要求,在其他作品中创作相同的角色就有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对作品角色侵权存在争议的,可以起诉处理。
共同侵权行为的认定问题,主要讨论了作者与出版社以及合作作品作者的共同侵权情况。对于作者与出版社,需要解决图书出版合同中的权利担保条款是否构成共同侵权的问题;对于合作作品,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构成侵权时,合作作者构成共同侵权;可以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
软件著作权登记的目的和作用,以及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所需的申请文件和流程。软件著作权登记旨在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信息产业的创新竞争力。申请文件包括申请表、申请者身份证明、源程序和文档等。此外,还可以选择对鉴别材料作例外交存的方式。
Google建立全球首个大型公共图书库的计划。该计划通过数字化图书涵盖了从内战史到政府文件的各个领域的书籍,解决了版权争议问题。Google与顶尖大学图书馆的合作促进了数字化进程,但也面临美国出版协会和作家协会的审查。Google表示其行动符合著作权
判定抄袭有两个标准:一是被剽窃的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二是剽窃者是否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围。根据《图书期刊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和《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引用非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