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利用 > 转让个人著作权所得怎么纳税

转让个人著作权所得怎么纳税

时间:2023-02-22 浏览: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5702
导读:转让个人著作权要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财产转让所得的适用税率是20%,根据营改增政策的相关规定,个人转让著作权不交增值税。同时在转让著作权的时候一定要签订书面合同,并且在合同中写清楚具体转让了哪些权利,著作权包含的权利类别很多。

转让个人著作权所得的纳税问题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财产转让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的范畴,因此转让个人著作权所得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第三条规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个人著作权转让合同的基本内容

个人著作权转让合同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 作品的名称

合同应明确指出转让的具体作品名称。

2. 转让的权利种类、地域范围

合同应明确规定转让的著作权种类(如发表权、署名权、复制权等)以及转让的地域范围。

3. 转让价金

合同应明确约定转让的价金金额。

4. 交付转让价金的日期和方式

合同应明确约定转让价金的支付日期和支付方式。

5. 违约责任

合同应明确规定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违约责任。

6. 其他约定

合同中可以约定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

著作权的法律特征

著作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 自动产生

著作权在作品完成时自动产生。

2. 专有性

著作权人享有排他性的著作权。

3. 地域性

著作权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

4. 时间性

除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性不受保护期限限制外,其他权利都有保护期限。

著作权包括的权利

著作权包括以下权利:

1. 发表权

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 署名权

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 修改权

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 保护作品完整权

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5. 复制权

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6. 发行权

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7. 出租权

许可他人临时使用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

8. 展览权

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9. 表演权

公开表演作品的权利。

10. 放映权

公开再现美术、摄影、视听作品等的权利。

11. 广播权

公开传播或者转播作品的权利。

12. 信息网络传播权

向公众提供作品的权利。

13. 摄制权

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14. 改编权

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15. 翻译权

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16. 汇编权

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17. 其他权利

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综上所述,转让个人著作权所得只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偷逃个人所得税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者可能会被判刑。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企业如何避免网络侵权?

    企业如何避免网络侵权的问题。为了提高著作权侵权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的相关人员应当加强对著作权法的学习,并采取防范措施。使用他人作品时需获得著作权人许可并签订合同,审查稿件的独创性,与作者协商一致进行修改,并妥善处理权利人的撤稿声明。同时,根据《著作权法

  • 委托合同

    一方基于另一方创作能力而委托其进行作品创作的事宜。文章明确了背景、创作目标、创作安排和创作成本与酬金等相关内容。具体涉及作品形式、名称、篇幅、创作来源和计划,以及资料收集与分析、作品创作的流程和责任分配。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创作成本包括的资料收集、实地

  • 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区别

    著作权和知识产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权利,而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等。两者有重叠之处,但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属于其范畴之内。著作权保护作品的复制、发行

  • 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中什么受时间限制

    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中,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权利的特点和限制。这些权利在保护作者权益的同时,也受到时间、行使次数、转移以及第三方权利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作品著作权登记申请须知内容
  • 侵权行为的法律定义
  • 合作协议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