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时,可以认定为工伤。
对于职工在交通事故中承担的责任程度,需要综合考虑职工在事故中的过错程度以及对事故后果的影响等因素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根据交警部门对事故责任的认定来作为工伤认定的依据。
如果交警部门尚未对事故责任做出认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积极履职,结合相关事实证据对职工在事故中承担的责任程度进行评估。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的鉴定意见作为依据,根据评估结果来决定是否认定为工伤,而不仅仅是要求申请人提供职工在事故中不承担主要责任的证明。
申请人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1) 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其他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证明材料;
(2) 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如果申请材料符合要求且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受理时限内,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申请。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在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如果材料完整,应当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如果材料不完整,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全部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遇到交通事故受伤后,除了可以向肇事方主张赔偿外,还有权申请工伤认定。只要事故责任不在职工一方,社保局就应该受理工伤认定申请。职工可以同时享受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和工伤保险待遇,如果造成误工,受害人还可以向肇事方索要误工费赔偿。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首先,申请鉴定需提交相关资料并满足条件;其次,委员会将初审资料,若不完整则要求补充;接着,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进行鉴定,必要时委托医疗机构诊断;最后,委员会在20日内送达鉴定结论,如对此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工伤认定超过一年的影响及处理方式。即使超过一年期限,劳动者仍可主张合法权益,工伤认定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身份证明、劳动合同、医疗证明等。如果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
根据上述内容,从业人员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患职业病;因工外出期
离职时如果体检不合格,符合患职业病等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况,当事人可以要求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工伤发生的医疗费、康复费等费用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具体包括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到外地就医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