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认定 > 工伤认定程序 > 工伤赔偿的期限有多久?

工伤赔偿的期限有多久?

时间:2022-11-07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7913
导读:工伤赔偿的期限是需要根据工伤的类型等来确定的。工伤赔偿是一个完整的程序,其中包括了工伤认定、工伤鉴定以及工伤赔偿的内容,而不同的环节中需要当事人注意的时效不同。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相应的申请,否则的话利益可能得不到保障。

工伤赔偿期限的界定

工伤赔偿的期限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参加工伤保险的赔偿期限

参加工伤保险的赔偿期限与工伤认定的期限相同。用人单位必须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那么在此期间发生的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费用将由用人单位承担。因此,参保的用人单位必须意识到工伤认定30日的期限的重要性。

参加工伤保险的赔偿争议期限

发生工伤后,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用人单位无法及时支付工伤待遇,引发劳动争议,那么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一年。这一年的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其他与工伤赔偿相关的期限

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的期限

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的期限是从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计算,为一年。

工伤认定资料保存期限

工伤认定结束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将工伤认定的相关资料保存50年。

视为工伤的情形之一的期限

如果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在一定的时间内抢救无效死亡,那么这一定的时间为48小时。

工伤争议仲裁申请期限

工伤争议仲裁申请期限为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

工伤争议仲裁裁决期限

工伤争议仲裁裁决期限为受理仲裁申请的45日内,如果案情复杂,裁决期限可延长至60日内。

不服工伤争议仲裁裁决提起诉讼的期限

劳动者不服工伤争议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为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

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

申请工伤认定的重要性

对于受伤职工和用人单位来说,除了积极治疗外,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申报工伤手续,才能保障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用人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申报工伤的手续,否则将很难得到工伤认定。

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规定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时,所在单位必须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特殊情况下,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在工伤赔偿的整个过程中,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以及工伤索赔的具体时限都需要特别注意。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结果直接影响是否能够获得工伤赔偿以及赔偿金额的多少,因此这些时限是非常重要的,绝不能忽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申请工伤认定 - 骨折三个月了

    如何申请工伤认定,特别是在骨折三个月后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天内申报,否则劳动者及其工会可申请。申请时需携带劳动合同、申请书、身份证、事故情况材料等。工伤认定机关有权不受理未能提交充分资料或超过申请时效的申请。如有疑问,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诉

  • 交通事故骨折的鉴定时间

    交通事故骨折的鉴定时间问题。一般受伤后三个月内应进行伤残鉴定,该鉴定是对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的过程,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等。鉴定由司法部门委托相应机构进行,需要提供相关病历、工伤认定决定书等材料。鉴定过程中需遵循伤情稳定的原则,并在伤者康复后进

  •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时间

    工伤劳动能力的鉴定时间限制和相关流程。根据相关规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在收到申请后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伤情复杂时可延长30日。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个人申请期限为一年。鉴定流程包括填写申请表、提供医疗资料、审定申请、统一

  • 一、违规操作工伤认定争议

    员工违规操作与工伤认定的争议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应认定为工伤,但过失造成自身伤害的情形也包括在内。用人单位应加强对员工生产的监督管理,并及时足额购买工伤保险来转移经营风险。另外,工伤认定是一种具

  • 工伤鉴定等级出来后多久能拿到赔偿
  • 工伤赔偿申请后多久到账
  • 申请工伤鉴定时间是多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