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标准,十级伤残可获得6个月的本人工资作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要求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根据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支付本人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
备注:本人工资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若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则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若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则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要求:治疗工伤所需费用需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第3款。
备注: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不强制要求在签有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治疗。
标准:按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支付。
要求:住院期间。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第4款。
备注:若单位没有出差伙食补助标准,则参考当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金标准。
标准:按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支付。
要求:医疗机构出具诊断证明,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第4款。
标准:治疗工伤所需费用需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第6款。
备注:根据地方规定,康复治疗需经办机构组织专家评定。
标准:按各省、直辖市工伤辅助器具限额标准支付。
要求: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符合日常生活或就业需要,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
标准: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要求: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不得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工伤职工,可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
备注:停工留薪期根据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和各地的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确定,但具体的部门和程序依据地方规定。
标准:
工伤鉴定中十级伤残的经济补偿标准和伤残鉴定程序。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十级伤残可以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经济补偿待遇。具体补偿标准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费用由用
劳动管理部门对工伤争议相关问题的答复,包括工伤保险待遇争议的第三人通知问题、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工伤保险待遇问题、工伤保险待遇支付问题的责任划分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争议的类型及处理方式,包括代理工伤保险赔付行政诉讼条件、代理工伤赔偿劳动仲裁条
工伤鉴定的相关知识和流程,包括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鉴定后二次手术取钢板的费用可以报销,以及工伤造成的伤残赔偿项目和相关的伤残判定标准。
工伤十级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中的具体内容和条款,涵盖了中度毁容、全身瘢痕面积、脊柱骨性关节炎伴腰痛、稚间盘突出症等多个方面的评定标准。同时,还包括了关于手指、足趾、膝关节等部位的损伤以及视力、听力等方面的评定标准。整体内容涵盖了工伤评定的多个方面,为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