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下班的规定时间。
(2)上下班的必经路线。
(3)无本人责任或非本人责任。
(4)机动车事故。
(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一)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或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场所以外从事与工作职责有关的活动期间;
(二)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外出学习或开会期间;
(三)职工因工作需要的其他外出活动期间。
综上所述,工伤认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各种因素,从保护劳动者权益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进行判断和认定。在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劳动过程中的风险性增加,特别是在劳动安全制度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工伤事件屡见不鲜。我们既要对受到职业伤害的劳动者提供充分的救济,又要考虑国家和企业财力的有限性,不能过度扩大工伤范围。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以找到合理的界限。
根据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关于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的工伤认定规定。依据条例,工伤包括因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认定工伤的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工作时间前后的事故伤害、履行工作职责时的意外伤害、患职业病、因工外出期间的伤害或事故、上下班
工伤鉴定中的一级伤残等级标准,详细列举了各项评估指标及其具体内容,包括智能损伤、肢体瘫痪、运动障碍、面部毁容、瘢痕形成等身体部位的功能受损情况以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严重损伤。这些标准对于评估工伤等级具有重要意义。
涉外劳务派遣工伤处理方法。对于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应依据前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劳务派遣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并与用工单位约定补偿办法。被派遣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工单位应负责协助。工伤认定申请需在规定时限
关于工伤认定的时限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发生事故或职业病后,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由单位承担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和相关费用。特殊情况可延长申请时限。未按时申请,职工及其直系亲属或工会组织可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