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适用于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对其身体器官缺损或功能损失程度的鉴定。
2.1 本标准将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分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两个程度档次。
2.2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指因损伤或疾病导致伤病的组织器官或生理功能完全丧失或存在严重功能障碍。
2.3 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指因损伤或疾病导致受损组织器官功能中等度以上障碍。
2.4 当伤病职工同时符合不同类别疾病三项以上的“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条件时,可确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5 本标准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中的1至4级和5至6级伤残程度分别列为本标准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范围。
3.1 劳动能力丧失程度主要以身体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程度作为判定依据。
3.2 对功能障碍的判定,以医疗期满或医疗终结时所作的医学检查结果为依据。
4.1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条件:
4.1.1 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经治疗后遗有一定程度的肌力减退。
4.1.2 长期重度呼吸困难。
4.1.3 心功能长期在Ⅲ级以上。
4.1.4 恶性室性心动过速经治疗无效。
4.1.5 各种难以治愈的严重贫血,经治疗后血红蛋白长期低于6克/分升以下。
4.1.6 全胃切除或全结肠切除或小肠切除3/4。
4.1.7 慢性重度肝功能损害。
4.1.8 不可逆转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期。
4.1.9 各种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导致主要脏器严重合并症,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4.1.10 各种恶性肿瘤经综合治疗无效或术后复发。
4.1.11 一眼有光感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低于0.2或视野半径≤20度。
4.1.12 双眼矫正视力低于0.1或视野半径≤20度。
4.1.13 慢性器质性精神障碍,严重影响职业功能。
4.1.14 精神分裂症或偏执性精神障碍,严重影响职业功能。
4.1.15 难治性的情感障碍,严重影响职业功能。
4.1.16 具有明显强迫型人格发病基础的难治性强迫障碍,严重影响职业功能。
4.1.17 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1至4级者。
4.2 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条件:
4.2.1 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经治疗后遗有一定程度的肌力减退。
4.2.2 长期中度呼吸困难。
4.2.3 心功能长期在Ⅱ级。
4.2.4 中度肝功能损害。
4.2.5 各种疾病造瘘者。
4.2.6 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4.2.7 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3。
4.2.8 双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半径≤30度。
4.2.9 双耳听力损失≥91分贝。
4.2.10 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5至6级者。
5.1 运动障碍判定基准:
5.1.1 肢体瘫分为0至5级,根据肌力作为分级标准。
5.1.2 非肢体瘫的运动障碍根据对生活自理的影响程度划分为轻、中、重三度。
5.2 呼吸困难及肺功能减退判定基准:
5.2.1 呼吸困难分级。
5.3 心功能判定基准:
心功能分级。
5.4 肝功能损害程度判定基准。
5.5 慢性肾功能损害程度判定基准。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相关规定,职工非因工致残或因病被认定为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满后需要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确定相应的待遇和退休、退职手续。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知道,非工伤劳动能力鉴定,也即职员并非是由于工作原因受伤,此时,虽然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相应的经济赔偿金,但是需要按照既定的规定,在确定伤残等级之后,就可以确定可以凭借医保报销的比例。
职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导致自己受伤,在生活中,也有可能会受伤,故而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了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至做鉴定确定伤情之后,就可以行使自己的相关权利,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的支付责任问题。初次鉴定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若购买工伤保险则由保险基金支付;再次鉴定费用由申请人预先缴纳,结论不一致时由保险基金或用人单位承担;复查鉴定费用同样由申请人预先缴纳,结论不一致时由相关责任方承担。
苏州的伤残赔偿标准,包括伤残补助金的支付标准、计算方法以及伤残等级划分标准。文章详细说明了不同伤残等级对应的补助金支付月数,并解释了本人工资的计算方法。同时,文章还通过实例说明了伤残补助金的计算过程。最后,文章概述了不同伤残等级的具体划分标准。
工伤鉴定程序及报销流程的内容。包括工伤认定后的报销时间限制、报销流程、所需材料等内容。劳动者需要进行工伤认定申请、领取工伤认定决定书并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等步骤。报销流程涉及填写工伤医疗待遇申请表、提交相关材料并等待审核等环节。同时,文章列出了报销所需的
劳动能力鉴定的必要性。劳动能力鉴定是确定劳动者因工伤致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过程,不仅提供公平结论,也是劳动者退休、退职的依据。其正确结论为调换工作岗位和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保障职工享受物质帮助和劳动就业权利,并为工伤认定提供政策、标准依据。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