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定工伤决定书》或《确认意见书》的复印件
2. 《鉴定结论书》的复印件
3. 待遇享受人有效身份证正反面的复印件,以及在本市指定金融机构范围内开立的实名制结算账户卡的复印件
4. 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的原始票据
1. 配置辅助器具的,需携带《配置辅助器具确认书》的复印件和配置辅助器具费用的原始票据
2. 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协保人员的,需携带与承担工伤用人单位签订的有效劳动合同或用工登记名册的复印件,以及工伤职工负伤前12个月的工资性收入凭证
3. 申领工伤保险待遇时用人单位已发生变化的:
4. 因第三人的侵权行为被认定为工伤的,需携带《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的复印件或其他有效证明材料
5. 申领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5-10级工伤职工,需携带下列材料:
6. 用人单位若提出已垫付部分工伤保险待遇的,需携带由工伤职工签收的已垫付的相关凭证
7. 委托他人办理的,需携带委托书和被委托人的有效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用人单位办理的,材料复印件由用人单位加盖公章;个人办理的,材料复印件由本人签名。
工伤赔偿纠纷指在确定工伤保险待遇项目、赔偿标准等问题的过程中,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亲属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争议。常见类型包括工伤认定纠纷和工伤赔偿标准纠纷。
工伤认定时,若存在故意犯罪、醉酒或吸毒、自杀等情形,不得认定或视同为工伤。
劳动合同中不得约定发生工伤用人单位概不负责。若作出此种约定,属于无效条款,不具备法律效力。
在工伤认定中,若受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同,用人单位应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若用人单位不能或拒绝提供证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根据受伤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根据规定,工伤赔偿中有部分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其中,一部分费用按月支付,比如停工留薪期的工资。若经劳动能力鉴定,工伤级别达到10级及以上的,用人单位还应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该费用在受伤职工离职后支付。
工伤认定期限过后的处理方式。工伤保险请求权和民事赔偿请求权是两个独立权利,工伤职工可以进行民事赔偿请求。发生工伤事故时,应首先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处理,无法获得赔偿时再进行民事侵权处理。如果因用人单位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劳动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司法鉴定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之间的区别。申请鉴定主体、前提条件、依据、内容、所需材料和收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其中,工伤认定和评残认定主要关注工作伤害及伤残程度,而伤残评定与伤情鉴定则更多涉及交通事故或其他伤害造成的身体损伤程度及影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首先,申请鉴定需提交相关资料并满足条件;其次,委员会将初审资料,若不完整则要求补充;接着,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进行鉴定,必要时委托医疗机构诊断;最后,委员会在20日内送达鉴定结论,如对此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工伤认定超过一年的影响及处理方式。即使超过一年期限,劳动者仍可主张合法权益,工伤认定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身份证明、劳动合同、医疗证明等。如果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