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定工伤决定书》或《确认意见书》的复印件。
2.《鉴定结论书》的复印件。
3.待遇享受人有效身份证正反面的复印件,以及在本市指定金融机构开立的实名制结算账户卡的复印件。
4.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的原始票据。
1.配置辅助器具的,需携带《配置辅助器具确认书》的复印件和配置辅助器具费用的原始票据。
2.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协保人员,需携带与承担工伤用人单位签订的有效劳动合同或用工登记名册的复印件,以及工伤职工负伤前12个月的工资性收入凭证。
3.申领工伤保险待遇时用人单位已发生变化的:
企业单位的需携带承继单位愿意承担工伤的书面证明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批文或分立、合并及转让的相关证明材料;
机关单位的需携带《干部介绍信》或《商调函》;
事业单位的需携带组织调动的相关证明材料。
4.因第三人的侵权行为被认定为工伤的,需携带《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的复印件或其他有效证明材料。
5.申领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5-10级工伤职工,需携带以下材料:
- 用人单位需携带注明双方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原因的书面情况说明;
- 若属于工伤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需携带有关证明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
- 若属于45周岁以上女性工伤职工的,用人单位需携带该工伤职工是否从事管理或技术岗位的书面情况说明。
- 用人单位若提出已垫付部分工伤保险待遇的,需携带由工伤职工签收的已垫付的相关凭证。
- 委托他人办理的,需携带委托书和被委托人的有效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用人单位办理的,材料复印件由用人单位加盖公章;个人办理的,材料复印件由本人签名。
工伤赔偿纠纷是指工伤职工、工亡职工亲属与用人单位之间,在确定工伤保险待遇项目、赔偿标准等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常见类型包括工伤认定纠纷、工伤赔偿标准纠纷等。
工伤认定的情况下,如果存在故意犯罪、醉酒或吸毒、自杀等情形,不得认定或视同为工伤。
劳动合同中不得约定发生工伤用人单位概不负责,如果作出此种约定,属于无效条款,不产生法律效力。
在工伤认定过程中,如果受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同,应由用人单位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如果用人单位不能或拒绝提供证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根据规定,工伤赔偿中有一部分费用由单位承担。由用人单位支付的费用中,一部分是按月支付的,比如停工留薪期的工资。如果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工伤级别达到10级及以上的,用人单位还应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这部分费用是在受伤职工离职后支付的。
工伤鉴定中的一级伤残等级标准,详细列举了各项评估指标及其具体内容,包括智能损伤、肢体瘫痪、运动障碍、面部毁容、瘢痕形成等身体部位的功能受损情况以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严重损伤。这些标准对于评估工伤等级具有重要意义。
涉外劳务派遣工伤处理方法。对于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应依据前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劳务派遣单位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并与用工单位约定补偿办法。被派遣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工单位应负责协助。工伤认定申请需在规定时限
关于工伤认定的时限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发生事故或职业病后,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由单位承担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和相关费用。特殊情况可延长申请时限。未按时申请,职工及其直系亲属或工会组织可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因公出差引发的交通事故中的工伤认定申请流程。申请人需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书,内容包括申请人的基本信息、事故的时间地点及受伤情况,同时需要附上相关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受伤者的身份证、病历报告等。此外,申请人还需提交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书等相关文件。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