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发生后,用人单位应在工伤事故发生后30天内向当地工伤保险机构申请工伤认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申请,劳动者或其亲属、工会可以在工伤事故发生后30天至一年内自行申请。
2. 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在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医疗终结期满)后,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应在工伤职工医疗终结期满三十日内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相关资料。
3. 工伤补助金计算: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确定伤残等级后,可以计算出工伤补助金的数额。不同的伤残等级和地区有不同的补助金标准。七至十级工伤职工一般可以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前一笔补助金应在鉴定伤残后支付,后两笔补助金需等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
4. 工伤待遇主张:
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应得的费用向用人单位主张工伤待遇。如果用人单位购买了工伤保险,应协助劳动者向社保机构申领工伤待遇费用。如果用人单位未购买工伤保险,应自行支付劳动者的全部工伤待遇。
5. 劳动仲裁申请: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或支付不足劳动者工伤待遇,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裁决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工伤待遇。仲裁委员会将进行开庭审理,并作出裁决。
6. 强制执行:
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后15日内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进行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如果劳动者对一审判决结果满意,而用人单位未上诉且不履行生效判决,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 鉴定机构选择:
工伤认定必须到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不要选择其他司法鉴定机构或外地相关鉴定机构。在司法鉴定机构或外地鉴定机构进行的伤残鉴定结论一般不会被采信,即使进行也是无效的。
2. 仲裁裁决生效:
工伤待遇的仲裁裁决通常是终局裁决,如果劳动者不提起诉讼,裁决将直接生效。
工伤认定后,劳动者不能立即索赔,需等待工人治疗期结束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根据鉴定结果,工人可以大致得出赔偿金额,包括医疗费、护理费及伤残补助金等。工人可以向单位提出理赔申请,对赔偿结果不满意的,工人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非因公死亡的认定及其待遇规定。非因公死亡包括地震、火山、交通事故等导致的死亡,除因病死亡外不能被认定为因工死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非因工死亡的家属可享受丧葬补助费、一次性抚恤金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等待遇,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交通事故责任方应承担的费用,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营养费、交通费等相关赔偿项目。如果事故导致受害人伤残,责任方还需赔偿残疾赔偿金和精神损失抚慰金等费用。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责任方应当赔偿包括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丧葬费在内的合理费用。
伤残军人抚恤金标准的发布和最新调整。具体包括了调整抚恤金标准的相关内容、范围和提标幅度等详细信息,也包括了相关法律规定的一次性抚恤金标准的调整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这是第22次提高残疾军人残疾抚恤金标准等,体现了国家对伤残军人的重视和关怀。
工作岗位上突发脑溢血导致死亡的情形能否被视为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者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视同工伤,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因此,如果有人在上班时突发脑溢血死亡,其应被视为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