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应由当事人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协商解决。协商解决是指当事人在遵守法律规定、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直接进行磋商,自行解决纠纷的办法。
协商解决后,当事人应当签署协议,该协议由当事人自愿执行,没有法律的约束力。如果一方当事人后悔或拒绝执行协议,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调处。
如果当事人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土地纠纷,可以由人民政府进行调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或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时,可以在收到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都不得改变土地现状。
双方当事人在土地权属发生纠纷后,可以自行协商解决权属争议。
当事人可以向双方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调解。土地权属纠纷的调解属于行政调解,调解应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平等自愿的原则来处理。
村民与村组织、村民个人之间的土地权属争议可以向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自然资源局书面申请调解。申请书应包括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请求的事项和理由、有关证据。
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自然资源局受理后进行调查调解,如果达成协议,将制作调解书。
如果双方当事人无法通过自行协商或行政调解解决纠纷,可以向双方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申请土地确权。行政调解是行政处理的前置条件,未经行政调解的土地权属纠纷不得申请政府确权。
村民与村组织或村民之间的土地权属纠纷均可以向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自然资源局申请土地确权。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作出处理决定,并制作处理决定书。
土地权属纠纷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政府的行政处理是人民法院受理土地权属纠纷的先决条件。如果当事人对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应在收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或在30日内向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农村土地所有权纠纷的解决办法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大多数纠纷主要依靠基层通过协调的方式解决,依靠政府,少部分需要通过申请仲裁等法律途径进行解决。总的来说,如果情节较为严重,一定要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如果情节较轻,主要依靠协商。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农村民事主体之间的土地纠纷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无论是土地确权纠纷还是土地转让纠纷,都需要及时处理和解决。
房屋补偿安置方式的多种情况。对于被征地村落或村民小组建制撤销的情况,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房屋调换。对于未转为城镇户籍的被拆迁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并获得货币补偿。拆迁房屋的其他补偿项目包括搬家补助费、设备迁移费、过渡期内的临时安置补
农村违法建筑的范围,包括农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未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在农用地上建房属于违法行为。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的情况包括非本村村民或非本村村办企业未经国家征地手续建设和本村村民或村办企业在不符合规划下建房。
宾馆拆迁的补偿问题,包括住宅还是商业用房补偿及相关法律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征收房屋时,应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给予被征收人补偿,包括房屋价值、搬迁安置及停产停业损失等。对于特殊情况的房屋,如已领取营业执照的经营房屋、手续不全的房屋等
农村土地承包的定义和方式。农村土地承包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的,可以采用家庭承包或其他方式如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仍然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者不能买卖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