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承租人无法就拆迁安置补偿达成一致时,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1)行政裁决: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裁决。如果被拆迁人是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一员,裁决由同级人民政府作出。裁决内容应包括补偿方式和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搬迁期限以及过渡方式和期限等。裁决应在收到申请后30日内作出。
(2)依法起诉:如果拆迁当事人对裁决不满意,可以在接到裁决书后60日内向作出裁决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所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另外,也可以在接到裁决书后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强制拆迁:如果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拒绝执行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裁决,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仍未搬迁,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拆迁措施。强制拆迁由房屋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指定相关部门执行,或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当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承租人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内拒绝搬迁时,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依法成立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此类纠纷应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如果拆迁当事人未达成仲裁协议,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1)行政强制: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行政裁决书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拆迁管理部门可以提请公安部门采取强制拆迁措施。
(2)司法强制: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裁决书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拆迁。在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以确保被拆除房屋的相关事项。行政强制和司法强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进行。拆迁管理部门提请或申请强制拆迁时,必须慎重考虑。
在处理拆迁纠纷时,应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解决。不同类型的纠纷对应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救济路径,但都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在诉讼过程中,主张权利的一方需要积极收集相关证据,只有充足、确凿的证据才能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
房屋补偿安置方式的多种情况。对于被征地村落或村民小组建制撤销的情况,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房屋调换。对于未转为城镇户籍的被拆迁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并获得货币补偿。拆迁房屋的其他补偿项目包括搬家补助费、设备迁移费、过渡期内的临时安置补
小产权房的法律性质及其影响。小产权房是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其产权证由乡政府或村委会颁发,存在产权纠纷和法律风险。由于其开发建设过程缺乏监管,质量问题和产权手续问题较为突出。遇到拆迁时,小产权房难以获得相应的补偿。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小产权房涉及
拆迁赔偿房产是否具备抵押贷款的可能性。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拆迁赔偿房产如具备产权无异议,可登记抵押作为债务的担保。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安置房买卖纠纷的处理方式以及最新的抵押物规定资讯。
农村违法建筑的范围,包括农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未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在农用地上建房属于违法行为。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的情况包括非本村村民或非本村村办企业未经国家征地手续建设和本村村民或村办企业在不符合规划下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