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迁过程中,当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承租人无法达成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时,就会出现纠纷。以下是处理此类纠纷的几种方式:
当事人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行政裁决。如果被拆迁人是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一员,裁决由同级人民政府作出。裁决内容应包括补偿方式和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期限等。裁决应在收到申请后的30天内作出。
如果拆迁当事人对裁决不满意,可以在接到裁决书后的60天内向作出裁决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接到裁决书后的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拒绝执行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裁决,并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可以依法实施强制拆迁。这可以由房屋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执行,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当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承租人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如果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也会引发纠纷。这种情况下,依法成立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应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如果双方未达成仲裁协议,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拆迁补偿的方式主要包括货币补偿和产权置换。
货币补偿是通过专业评估机构对被拆迁房屋进行估价,确定补偿金额。以下是三种法定评估依据:
- 市场评估价:根据房地产市场价格,由符合规定的专业估价机构进行评估。
- 商品房交易均价:指同区域同类型普通住宅商品房交易平均价格,由相关部门定期公布。
- 重置价:根据估价时点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及价格水平,判定重新建造具有同等功能效用的全新状态建筑物的价格。
以上三种价格都是拆迁补偿的法定依据,但在不同情况下适用不同。
产权置换有两种方式:
- 价值标准产权置换:根据被拆迁人房屋的产权价值进行评估,以新建房屋的产权等价置换。
- 面积标准产权置换:以房屋建筑面积为基础,在应安置面积内进行异地产权房屋调换,不结算差价。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拆迁和房产纠纷,最初可以通过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商来解决,因为协商的成本较低,达成的和解协议也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愿的体现。只有在无法协商的情况下才需要寻求其他方式来解决。
房屋补偿安置方式的多种情况。对于被征地村落或村民小组建制撤销的情况,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房屋调换。对于未转为城镇户籍的被拆迁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并获得货币补偿。拆迁房屋的其他补偿项目包括搬家补助费、设备迁移费、过渡期内的临时安置补
小产权房的法律性质及其影响。小产权房是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其产权证由乡政府或村委会颁发,存在产权纠纷和法律风险。由于其开发建设过程缺乏监管,质量问题和产权手续问题较为突出。遇到拆迁时,小产权房难以获得相应的补偿。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小产权房涉及
拆迁赔偿房产是否具备抵押贷款的可能性。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拆迁赔偿房产如具备产权无异议,可登记抵押作为债务的担保。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安置房买卖纠纷的处理方式以及最新的抵押物规定资讯。
农村违法建筑的范围,包括农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未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在农用地上建房属于违法行为。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的情况包括非本村村民或非本村村办企业未经国家征地手续建设和本村村民或村办企业在不符合规划下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