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 > 拆迁风险防范:被拆迁人应当做这些准备

拆迁风险防范:被拆迁人应当做这些准备

时间:2024-05-03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1805
导读:1.了解拆迁项目的背景主要包括拆迁项目的性质,是属于集体土地上的拆迁,还是国有土地上的拆迁。谁2.吃透各项拆迁安置补偿的政策虽然拆迁方所制定的各项补偿政策的标准都普遍偏低,在我们确定补偿要求的时候仅有参考价值,但是还是要对具体的政策进行细细的研读,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质疑其中政策的不合理、不合法之处。

拆迁风险防控指南

了解拆迁项目的背景

拆迁项目的背景包括拆迁性质(集体土地上的拆迁还是国有土地上的拆迁)、拆迁主体、项目规划内容、拆迁期限、拆迁规模以及与公共利益的相关性等。了解这些信息对于企业客户确定心理价位至关重要。此外,还需了解项目是否得到区、县及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是否遵守相关征收补偿条例的法律文件,是否征询了相关公众的意见,并按照2011年公布的《国有土地上征收和补偿条例》的法律程序进行拆迁征收。这些内容是拆迁征收时容易让拆迁证收方钻“法律空子”的地方。

吃透各项拆迁安置补偿的政策

虽然拆迁方制定的各项补偿政策标准普遍偏低,但我们仍然需要详细研读具体政策,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质疑其中政策的不合理和不合法之处。在拆迁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补偿项目缺漏项的情况,如对公摊面积的遗漏、对院落面积的忽略等,这些都直接损害被拆迁户和被征收方的合法利益。只有在充分了解政策的前提下,被拆迁户和被征收方才能明确如何让自己的相关利益纳入补偿范围。

进行自我体检,消除法律隐患

拆迁征收房屋往往涉及各种证件,一旦有遗缺或手续不全的证件,很容易被定义为“违建”,补偿可能会落空。因此,在拆迁征收前,务必确保房屋证件齐全、手续完备。在国有土地上,根据我国土地及房产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土地使用权证、土地规划证和城市建筑规划许可证三证齐全,可以办理房屋产权证,成为完全合法的建筑。这是拆迁户在拆迁前必须解决的证件和手续问题。在集体土地上,根据各地政策不同,审批程序也有差异,但在自家宅基地上建房,也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并按照规划建造,方属于合法建筑。对比以上条件,检查房屋是否达到合法程度,是拆迁风险防控的必要措施。

扩宽信息渠道,储备法律专业人员

在拆迁中,要建立信息渠道,随时了解拆迁进展的相关信息,包括拆迁方和其他被拆迁方的信息。只有获得准确的情报,才能做出决策,了解对方情况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在听到拆迁开始的消息后,应考虑如何建立信息来源渠道,切勿因信息不对称而错失获得有利补偿的良机。同时,通过多方位的信息渠道表达自己的合理需求,充分发挥知情权和参与权。一旦得知拆迁消息,应对房屋进行预算和评估,并准备好谈判方案和应急预案。从法律层面来看,一旦与拆迁方正面接触后,应提前做好法律保护措施,防止被强制拆迁或违法拆迁,以预防产生财产风险和人身风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包括拆迁管理的规定、拆迁许可的申领条件及审查流程、拆迁补偿与安置的内容。办法规定拆迁单位在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并向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资料。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同时

  •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申请的提出者和所需材料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的申请人及其提交的材料。申请人可以是拆迁人、被拆迁人或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也可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身份证明、资格证明、产权纠纷证明等。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房屋拆迁的一般程序,包括暂停公示、入户调查评估、制定拆迁实施方案等阶段

  • 拆迁补偿费用的法律问题

    拆迁补偿费用的法律问题,包括土地补偿费用、房屋建筑物补偿费用、设备补偿费用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计算。对于不同性质的拆迁资产补偿,如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上的建筑物拆迁补偿存在不明确和不透明的情况。同时,停产停业损失也是拆迁过程中的争议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

  • 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补偿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新条例及其相关细则。新条例强调了拆迁补偿的民主化和多元化,并详细说明了补偿内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评估与补偿、房屋产权调换的选项和规定,以及搬迁、安置和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等事项。文章还涵盖了补偿协议和补偿决定的订立、强制执行等

  • 满足遗产条件,可以继承
  • 房屋拆迁管理规定及公示
  • 违法建筑的认定和处理方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