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补偿安置 > 强拆后再给钱是否可以规避违法强拆行为?

强拆后再给钱是否可以规避违法强拆行为?

时间:2023-12-31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1965
导读:在集体土地征收程序中,先补偿后征收是一项基本原则。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在征收中对合法房屋的强拆,必须经过法院的批准方可实施。征收方先自行强制拆除房屋,后将补偿款项转至被当事人帐户,明显违反了法定程序的要求。

征地拆迁中的强拆行为是否合法?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有些征收方为了提高效率,会选择不走法律程序,直接进行强拆,并认为只要事后支付补偿款,无论被征收人是否认可,就不构成违法行为。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本文将对此进行解读。

案情介绍

2018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为加快城乡建设,对周边农村进行征地拆迁。刘某的房屋位于征收范围内。2019年2月,征收方要求刘某限期交出土地。然而,由于补偿标准问题未达成协议,刘某没有按期拆房。于是,征收方在2019年5月组织了强拆,并将原定数额的补偿款交给了刘某。

被征收人提起行政诉讼

刘某认为自己并不满意补偿,因此拒绝签字。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征收方的强拆行为违法。

征收方的辩称

征收方辩称,虽然强拆行为在程序上违法,但由于立即支付了补偿款,未给刘某造成极大损失,因此拆除行为不应被确认为违法。

律师解读

律师对征收方的辩称进行了解读。他指出,给了钱并未造成极大损失就不算强拆、不算违法的观点是错误的。

在集体土地征收程序中,先补偿后征收是一项基本原则。根据司法解释规定,在征收中对合法房屋的强拆,必须经过法院的批准方可实施。然而,在本案中,征收方先自行强制拆除刘某的房屋,后将补偿款项转至刘某的账户,明显违反了法定程序的要求。

律师认为,法律规定先补偿后征收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征收人能够有一定的主动权。在这一原则的保护下,被征收人能够拥有发言权和谈判的主动权。法律明确规定,以尽可能减少被征收人在未获得合理补偿前就被拆除的情况发生。如果房屋被拆除,被征收人将更加没有底气和征收方进行谈判。

因此,律师指出,如果强拆行为违反了先补偿后征收的原则,那么仍然构成违法行为,即使补偿款已支付也不能否定其违法性。如果发生类似违法行为,责任可以追究。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