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拆迁并非法律概念,指的是拆迁人以民事协议方式与被拆迁人达成一致,实现房屋拆迁。协议拆迁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首先,拆迁人作为普通民事主体,拆迁行为不受行政法规制约,具有较大自主空间。相比之下,征收项目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协议拆迁则可以免除繁琐的法定程序。
其次,协议拆迁的补偿协议属于民事协议,拆迁人的履约压力较小,被拆迁人的维权更加困难。政府签订的征收补偿协议一旦产生争议,政府将成为被告方,因此实际履行的几率较高。而民事协议则不然,被拆迁人难以维护自身权益。
第三,政府选择隐藏在拆迁人背后,实际用地项目不受影响。对于征收项目,被征收人可以通过团结集体施加压力,迫使项目方增加补偿。然而,在协议拆迁项目中,政府选择让拆迁人施加压力,政府则坐收渔翁之利。
对于协议拆迁,被拆迁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补偿不满意时,不要轻易签字。被拆迁人应确保在法律层面上的优势地位,迫使拆迁人陷入违法境地。
其次,及时聘请专业征收维权律师帮助协商、谈判。由于协商谈判的难度较大,被拆迁人应聘请专业律师提供帮助。
第三,适时调整补偿期望,能走就走。为了避免风险,被拆迁人可以适时调整补偿期望,妥协解决问题。
总之,被拆迁人在面对协议拆迁时,应保持警惕并采取相应策略,以保护自身权益。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征地协议签订后补偿费用到账的时间,以及具体的拆迁补偿协议内容。协议包括拆迁房屋的现状、被拆迁人家庭情况、补偿方式、拆迁期限、补偿款项支付、违约责任和其他条款。在发布征地补偿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补偿费用应到位。拆迁补偿协议涉及多方协商和达成一致的内容,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