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拆迁是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通过民事协议的方式实现房屋拆迁,这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法律概念,无法在法条中找到相关规定。
协议拆迁之所以被称为“用心险恶”,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 拆迁人的自主灵活空间:作为普通民事主体,拆迁人的拆迁行为不受行政法律规范的束缚,可以灵活操作。相比之下,征收项目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一步都不能跳过。
2. 民事协议的性质:协议拆迁的补偿协议是民事协议,而不是行政协议。拆迁人的履约压力较小,而被拆迁人的维权困难较大。对于行政协议,政府作为被告需要依法履行,否则将面临法律责任。然而,普通民事主体不受此约束,被拆迁人的补偿权益保护难以得到保障。
3. 实际用地项目不受影响:在协议拆迁项目中,政府选择隐藏在拆迁人背后,让拆迁人向被拆迁人施加压力。政府只需坐收渔翁之利,而被拆迁人的权益保护几乎无从谈起。
1. 不轻易签字:被拆迁人应确保自身在法律层面上的优势地位,迫使拆迁人陷入违法的境地。任何文件都不要轻易签字,除非补偿到位、满意。
2. 聘请专业律师帮助协商、谈判:自学法律并不足以应对协议拆迁项目,因为拆迁方往往不按法律行事。聘请专业律师出马,他们在协商谈判方面经验丰富,能更好地保护被拆迁人的权益。
3. 调整补偿期望,适时妥协:在协议拆迁项目中,为了避免风险,被拆迁人应适时调整补偿期望,能走就走,互谅互让。虽然我们是法治国家,但在协议拆迁中,法律与实际存在的矛盾需要妥协。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
中国关于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的问题。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的建筑法规,违章建筑是可以强拆的。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进行勘查,并依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违章建筑的认定和拆迁补偿问题,涉及区分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不同违章建筑的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