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奖励的设立旨在对配合拆迁的人进行奖赏,促进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征收人应得的拆迁补偿已经明确规定。同时,第二款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因此,拆迁奖励的合法性是被认可的,但需要强调的是,奖励的存在是建立在合理拆迁补偿的基础上的。除去应得的补偿,额外增加的部分才能称之为奖励。因此,拆迁奖励一般不会过多,然而在近年来的征地拆迁中,奖励金额的增加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
在一些地方,拆迁补偿标准并不高,但拆迁奖励却异常高,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奖励金额高达百万元的情况。更有甚者,出现了所谓的“N+N”奖励:如果一个单元的居民全部签约,每户奖励N万元;如果一栋楼的居民全部签约,每户再奖励N万元。这种奖励方式等同于“连坐式”的奖励,究竟是为了对配合拆迁的居民给予肯定,还是为了在被拆迁户之间制造矛盾,以多数人胁迫少数人签约呢?这种畸形的变异已经偏离了拆迁奖励的初衷,模糊了拆迁奖励本应有的形式。
在面对变异的“高额拆迁奖励”时,被拆迁人应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1. 确定征收补偿标准是否合理:征收补偿款是被征收人应得的合法利益,不论是否拿到奖励,合理的征收补偿标准是基础。对于拆迁方提出的高额拆迁奖励,被拆迁人应进行合理分析,不能被冲昏头脑,盲目签字搬迁。最后可能导致得不偿失。
2. 坚持“先补偿,再搬迁”原则: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进行补偿,然后再搬迁。因此,“先补偿,再搬迁”是基本原则。即使想要获得拆迁补偿,也要确保征收方是否遵守了“先补偿,再搬迁”的原则,不要为了拿奖励而贸然签字搬迁,可能导致无法获得应得的补偿。
3. 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于过高的拆迁奖励费,要保持警惕,冷静分析自己房屋土地的真实价值。不要因小失大,贸然签字,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损失本应得到的利益。
总之,在考虑拆迁奖励之前,被拆迁人应首先确保协议书上所写的总补偿金额是否合理。如果补偿金额低于周边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值,特别是要低很多,那么为了几万元的拆迁奖励而放弃更多本应得到的补偿款,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征收补偿中,保护自己的权益至关重要。
在征地过程中,被征地的村或村民小组建制撤销与不撤销的补偿安置问题。对于撤销建制的村庄或小组,提供了货币补偿和产权房屋调换两种选择。对于未转为城镇户籍的被拆迁人,可以在特定区域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并获得相应的货币补偿。补偿金额的计算公式及相关规定也有所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村委会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角色与职责。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有权协助政府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并反映村民意见,但没有土地征收、审批、收回土地使用权、代替村民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和私自分配征地补偿款的权力。村民应了解村委会的权利和限制,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包括搬迁前期和过程中的费用补偿、基于拆迁政策的奖励费用以及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产停业的补偿。具体补偿包括机器设备调试修复等费用、速迁费及拆迁奖励等,且因拆迁导致的停产停业商铺将根据过渡期限给予相应补偿。因拆迁导致的商铺停租也将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