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地实践中,征地补偿标准的滞后性问题备受关注。一些地方多年未更新征地补偿标准,导致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难以维持。对于征地补偿标准的更新频率,网友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有网友认为,征地补偿价格每两年调整一次是科学合理的。还有人表示,至少每年更新一次,因为房价随时在变化。还有人提出每三个月公布一次征地补偿标准。
有网友提出,土地是村集体的,价格应由老百姓决定。然而,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有一套法定流程,并不是由被征收人决定,必须公平合理。
有人担心征收方的补偿标准长期不调整,“五年更新一次,如果不调整就是十年前的标准。”
征地补偿标准的滞后引发了大家的不满,希望加快更新频率以跟上物价水平。人们迫切希望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及时为老百姓发声。
《土地管理法》与土地征收密切相关,对于征地补偿项及具体赔偿标准有细化规定,但对于更新频率并无具体规定,给了征收方钻空子的机会。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收其他土地的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标准规定。
也就是说,最终的补偿标准由地方制定,地方能否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时更新调整,将直接影响被征地农民是否能够获得公平合理的补偿。
一些地方在征地时使用7、8年甚至10年前的补偿标准,引发征收纠纷。
事实上,对于征地补偿标准的更新频率是有文件规范的。《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制订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工作的通知》的附件《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测算指导性意见(暂行)》明确规定,统一年产值标准应每3-5年调整一次。《通知》的附件《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指导性意见(暂行)》提到,征地区片价应每3-5年调整一次。
这些文件是各地政府在更新调整征地补偿标准时参考的重要文件,也是判断补偿标准合法性的重要依据。补偿标准文件最多使用5年后必须更新一次,这是合法的条件之一。
因此,使用7、8年甚至10年前的补偿标准进行征收是非法的。
为了解决征地补偿标准滞后的问题,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加入了对征地补偿标准更新的强制性条款,以确保农民在征地时能够获得公平合理的补偿。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第十七条规定,征地补偿标准根据省(区、市)公布的区片综合地价确定,同时规定区片综合地价至少每五年调整或重新公布一次。
这一法条既限制了征收方滥用补偿标准时效的违法行为,也确保了农民朋友获得的征地补偿款不受物价大幅上涨的影响。
面对征收方使用滞后的补偿标准,被征收人应该擦亮双眼,不要盲目签字。不要被征收方口中的政策文件所吓住,要客观审查其合法性和合理性。
同时,被征收人应积极利用法律途径维权。一方面,可以申请听证,对补偿标准提出异议,要求更新补偿标准。另一方面,在征收土地公告发出后,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提高补偿。
欢迎各位网友留言讨论,你认为征地补偿标准应该几年更新一次?
林地征收的补偿标准和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各类土地的征收补偿费用标准、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等,并强调了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包括拟征地用途、位置、补偿标准等信息的告知和确认,以及申请听证的权利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公告和听取意见、特殊情况
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以及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标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根据耕地被征收前的年产值计算,青苗补偿根据不同农作物有所区别,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标准则需与有关部门协商。农村征地补偿标准包括具体金额、土地被
山东省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条例的相关规定。其中包括拆迁补偿方式、货币补偿标准、房屋产权调换、住宅房屋补偿、房屋面积计算、安置房屋要求等方面的详细条款。被拆迁人可以根据规定选择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并获得相应的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等。此外,条例还涉
青兰高速公路的土地赔偿标准,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和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方面的详细规定。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地和附着物,补偿标准不同。同时,还提到了增加安置补助费的情况和补偿费用的处理方式。此外,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补偿安置标准也有特别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