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事务是否需要书面答复?
时间:2024-10-30 浏览:17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导读:必须给书面答复。《信访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
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的答复要求
当场答复是否受理
根据《信访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收到信访事项后,如果能够当场判断是否受理该事项,就应当当场给予书面答复。这意味着行政机关需要立即向信访人提供明确的答复,以告知他们是否受理其信访事项。
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
然而,如果行政机关无法当场答复信访事项,就需要在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向信访人发出书面通知。这意味着行政机关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信访人明确表示是否受理其信访事项。
例外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信访人的姓名(名称)和住址不清楚,行政机关可以不按照上述规定进行答复。这意味着行政机关在收到信访事项时,如果无法确认信访人的身份和联系方式,就可以暂时不予以答复。
受理信访事项职责违规的后果
责令改正
根据《信访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负有受理信访事项职责的行政机关在受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可能面临以下情形之一。如果行政机关违反了规定,其上级行政机关有权责令其改正。
行政处分
如果行政机关的违规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那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能会受到行政处分的惩罚。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依法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措施。以下是可能触发行政处分的违规行为:(一)未按规定登记收到的信访事项;(二)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三)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事项。综上所述,《信访条例》对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的答复要求和受理信访事项职责的违规后果进行了明确规定,以确保行政机关在处理信访事项时依法履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
城市房屋拆迁协议公证所需提交的材料
城市房屋拆迁协议公证所需的材料,包括拆迁补偿协议书、被拆迁人身份证、房屋产权证明和征收部门证明文件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相关规定,包括当事人应如实说明情况、公证机构的审查和告知义务等。最后,文章强调了拆迁补偿协议的生效条件和
-
动迁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
我国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
中国关于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的问题。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的建筑法规,违章建筑是可以强拆的。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进行勘查,并依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违章建筑的认定和拆迁补偿问题,涉及区分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不同违章建筑的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权
-
吉林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
拆迁时城管是否有权力强制拆除房屋
-
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