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被拆迁人对安置补偿不满意,不同意签署补偿协议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跟拆迁方再次协商,要求提高补偿金额。
2. 如果协商无果,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已经签署了拆迁安置协议,将会陷入被动地位,因为一旦签字,协议就会产生法律效力。如果想要推翻协议,只能与拆迁方协商解除协议并重新签订,如果拆迁方不同意,将无法推翻协议。因此,如果对拆迁补偿不满意,应当谨慎签字,并及时咨询专业的征地拆迁律师。
1. 在新条例实施前,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属于民事合同,发生纠纷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 根据新条例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订立的补偿协议涉及政府与被征收人之间的协议,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签订的行政合同,因此,应当更适合通过行政诉讼来维护协议的公益性质。
3. 尽管从文字上理解,更多地指向民事诉讼。但是,补偿协议通常具有公权性质,因此通过民事诉讼来救济对于老百姓并不太有利。
根据被拆迁房屋的私有性质和公有性质的不同,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主体有所不同:
1. 对于拆迁私有房屋,拆迁人应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2. 对于拆迁公有房屋,拆迁人应与房屋使用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3. 对于拆迁租赁房屋,拆迁人应与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共同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但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拆迁人应与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分别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 被拆迁房屋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且选择货币补偿的公有出租房屋。
- 被拆迁房屋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私有居住房屋。
- 被拆迁房屋由拆迁房管部门依法代管。
- 被拆迁房屋为拆迁宗教团体委托房管部门代理经租的房屋。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房屋买卖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双方自愿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欺诈胁迫、恶意串通等法定情形会导致合同无效。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主体不当、买受人主体不当、出卖人隐瞒抵押事实和销售拆迁安置房屋等情况也会导致合同无效。购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