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纯商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与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是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获得及时、有效赔偿的险种和重要保障。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是我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第三者商业责任险的含义是指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员在使用保险车辆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故,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亡或财产直接损毁,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经济责任,保险公司负责赔偿。自从交强险出台后,第三者责任险已成为非强制性的保险,可作为交强险的补充。
交强险和商业险的区别具体如下:
1、原则不同。
交强险实行的是无过错原则,即无论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是否负有责任、负有多大责任,保险公司将在6万元责任限额内予以优先赔付,这样规定既保障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如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减轻了被保险人的赔偿责任。而商业险采取的是过错赔偿原则,即保险公司是根据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所负的责任来确定其赔偿限额,即“有责赔付”,体现了商业险的价值追求。
2、目的不同。
交强险不以赢利为目的,各大保险公司对交强险实行分开管理、单独核算,无论盈亏,不得参与公司的利益分配,保险公司只是根据国家法律和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充当了一个代办人的角色。以赢利为目的,则是商业险的本质特征。
3、涵盖的范围不同。
交强险的保险责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而且不设免赔率(额),其保障范围大大超过了商业险。
而商业险则规定了名目繁多的免责条款和免赔率(额),这使得商业险的种种弊端暴露无疑。
4、作为被告时条件不同。
在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中,受害人可以直接把交强险保险公司列为被告;或在诉讼时,法院根据被保险人的申请,将交强险保险公司追加为被告。
在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中,即使被保险人参加有商业险,受害人也不能将其列为被告。只有待判决生效后,当交强险不足以赔付给受害人造成的各种损失时,被保险人才有资格依据有关证据和生效判决,向商业险保险公司理赔;如果保险公司不予理赔或双方对理赔数额存在较大分歧时,被保险人才可以将商业险保险公司作为被告,告上法庭。
5、交强险由国家指定,商业险则由保险人自主选择。
交强险保险公司由国家指定,机动车不参加交强险则不予登记,不允许上路,并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处罚措施。
而商业险保险公司则由被保险人自己选择,他人则无权干涉。
因此,交强险和商业险保险公司可能是同一个保险公司,也可能不是同一个保险公司。
具有从事交强险业务资格的保险公司违法拒绝承保、拖延承保或者违法解除交强险合同,投保义务人在向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后,请求该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为了保证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实行,保监会有权要求保险公司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设立,是为了在不过分加重投保人负担的情况下,使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迅速得到赔偿。
机动车挂靠经营存在的法律问题及保险解决方案。挂靠经营存在经营风险,挂靠车辆存在交通违法行为,易引发交通事故。为解决保险纠纷,建议追加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以实际车主为被保险人,出具一致赔偿凭证,并在保险合同中设计特别约定。保险公司应科学设计承保与理赔问
消费者在遇到欺诈行为时的权益保障。根据法律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遭遇欺诈可获得双倍赔偿;购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可获得十倍赔偿。对于人身保险,投保者可投保多份并获得多重赔偿。受他人伤害时,投保者可获得双向赔偿。劳动者获得工伤补偿后,还可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后家属不起诉的法律处理方式。涉及诉讼时效的影响和责任认定问题。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会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赔偿,超出部分按过错程度承担责任。家属不起诉超过诉讼时效将无法主张赔偿,但肇事者仍需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对方可以请求赔偿实际损失,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当事人可以约定债务抵销,但需通知对方,且不得附条件或期限。当事人对合同解除或债务抵销有异议时,需在约定的异议期限届满后提出,否则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