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法律法规 > 保险法规 > 骗保2000元会判刑吗

骗保2000元会判刑吗

时间:2023-03-10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4125
导读:保险欺诈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数额特别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诈骗罪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对于诈骗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根据数额的大小和情节的严重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刑罚措施。

数额较大的诈骗罪

如果诈骗公私财物的数额较大,根据刑法规定,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诈骗罪

如果诈骗公私财物的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根据刑法规定,可以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的诈骗罪

如果诈骗公私财物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根据刑法规定,可以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果针对诈骗罪有其他法律规定的,将依照这些规定进行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诈骗罪量刑标准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于诈骗罪的量刑标准进行了补充。

个人诈骗罪的数额划分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的数额划分如下:

  • 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 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 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如果达到以上数额,并且具备以下情节的,将酌情从严惩处:

  1. 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
  2. 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
  3. 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
  4. 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
  5. 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如果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并且行为人认罪、悔罪,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1. 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
  2. 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
  3. 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
  4. 被害人谅解;
  5. 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

对于诈骗近亲属的财物,如果近亲属谅解,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如果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具体处理也应酌情从宽。

诈骗罪的加重处罚情形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诈骗罪的加重处罚情形有:

  • 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
    1. 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 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 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 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 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 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 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 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 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单位犯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对于单位犯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如果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共同犯罪的诈骗罪量刑标准

对于共同犯罪的诈骗罪,应根据参与共同诈骗的行为人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综上所述,根据不同数额和情节,对于诈骗罪的量刑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达到立案标准的诈骗罪行为,裁判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处罚决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犯非法集资审判的刑罚

    非法集资犯罪行为的审判刑罚以及非法集资罪的立案标准。个人犯罪和单位犯罪针对不同数额的集资诈骗,会有不同的刑罚。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也有相应的追诉标准。最高可判处死刑。

  • 保险合同关系与侵权损害赔偿关系的性质

    保险合同关系与侵权损害赔偿关系的性质。文中明确区分了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以及机动车方与受害人之间的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同时,详细阐述了受害人的请求权和保险公司的赔偿义务,以及在不同诉讼情况下法院对追加保险公司为被告的处理方式。此外,文章

  • 疲劳驾驶导致车祸,是否能获得保险赔偿?

    疲劳驾驶导致车祸后是否能获得保险赔偿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解释,保险公司将法律、行政法规中的禁止性规定作为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情形,若已对投保人进行明确提示,该条款合法有效。因此,保险公司不能拒绝赔偿因疲劳驾驶导致车祸的保险索赔,被保险人可以通过

  • 追尾事故对方不签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如何处理

    追尾事故中对方不签署事故责任认定书时的处理方法。若对方拒绝签署,可通过交警部门调解和联系对方保险公司来解决。同时,文章还涉及了交通费用和医疗费用的赔偿方式,以及当事人应如何申请保险理赔。在理赔过程中,需注意保险公司可能会存在的少陪或不赔情况,如遇此类

  • 法律有什么规定,非法集资多久退赔
  • 非法集资业务员怎么判
  • 陕西省渭南市关于非法集资农民的钱能否付讨要回来
保险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