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南康市老幸康客隆商行与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康支公司于2004年3月8日签订了《个体工商户财产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约定投保标的项目为流动资产,实际价值为150万元,保险金额为120万元,并附加同等保险金额的自然灾害险。保险期限为2004年3月11日至2005年3月10日。2004年4月13日,原告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导致仓库及超市被水浸淹,大量商品被淹。原告及时向被告报告案情,并在2004年4月26日缴交了保险费7200元。2005年3月18日,原、被告签订财产定损协议书,确认原告的实际损失金额为人民币142016.87元。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被保险人出险财产金额是300万元还是150万元,以及理赔应按何种承保成数进行。
根据《个体工商户财产保险条款》第十条规定,保险金额等于或高于出险当时财产实际价值时,保险标的损失金额的确定应按实际损失的承保成数计算。根据第十三条规定,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申请赔偿时,应提供足以证明出险当时财产实际价值的文件。
根据案件事实,原告与被告签订的保险合同是企业财产保险合同,双方均认可没有具体帐目,并且经营流动性大。根据双方协商,投保标的按实际价值150万元投保。此外,原告在被告处投保了两份个体工商户财产保险,其中一份为康客隆商行的超市食品,保险价值为150万元。另一份为其他几家分店,保险价值也为150万元。因此,原告可能误以为被告工作人员询问的是整个投保的实际价值。
此外,原告在出险前一个月缴纳了保险费,且当时正值销售淡季。在这样的情况下,原告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150万元的商品,尤其是主要为食品的商品。
被告在现场勘察时,并未对未受损财产进行清点,而对受损商品进行清点后,与勘察笔录中幸华柱陈述的金额不一致。此外,被告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损失商品进行了重新认定,而不是按照幸华柱当时陈述的认定。这表明,幸华柱当时的陈述是没有实际依据的推测。
综上所述,根据原告在被告处投保的保险合同、保险财产损失的确认、超市经营规律和习惯以及出险后当事人的心态等综合分析,幸华柱在保险事故现场勘察时陈述保险金额为300万元是错误理解被告工作人员问话意思而作出的陈述,与事实不相符。因此,保险理赔应按合同约定的实际价值150万元的承保成数进行,赔偿金额应按实际损失的承保成数80%计算。
保险业的保单分类,介绍了S.G.保单、ITC保单、ICC保单、大保单、小保单以及预约保单等六种保单类型。其中,S.G.保单因与实际航运不符已废止;大保单是最正式的保险单据形式,国际贸易中使用广泛;小保单是简化的保险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预约保单则用于
失地保险的一次性缴费标准。对于已征地农民和新征地农民,根据不同年龄和情况,详细列出了养老保险金缴费档次和金额,并说明了缴纳条件及不在保障范围内的情况。此外,适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可选择参加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其缴费与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可接续。
保险公司的押金退还程序,包括押金的性质和规定、退还押金的条件和法律问题。在租赁合同中应提前约定什么情况下可以退还押金,以避免纠纷。同时,押金被视为租赁预付款,如果没有造成房屋及室内设施的财产损失,则应在合同期满或解除合同时予以退还。如发生不退还租房押
1保险理赔是指在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而使被保险人财产受到损失或人身生命受到损害时,或保单约定的其它保险事故出现而需要给付保险金时,保险公司根据合同规定,履行赔偿或给付责任的行为,是直接体现保险职能和履行保险责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