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文书 > 立案决定书要给本人吗

立案决定书要给本人吗

时间:2023-08-16 浏览:4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6600

  立案决定书是很重要的一个文件,对于立案决定书来说,立案决定书往往标明立案已经决定了,所以说,对于相应的案件需要进行相应的一个调查,那么立案决定书要给本人吗?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立案决定书要给本人吗的详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立案决定书要给本人吗

  这个都是直接发给本人的。立案决定书是公安机关开展侦查活动的重要依据。立案决定书制作完毕,标志着公安机关对某一犯罪事实已经立案,可以采取有关强制措施和侦察措施。本文书是多联式文书,一式两联,由正本和存根组成。正本联是立案决定的依据和凭证,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1)首部。包括制作机关名称、文书名称和发文字号。(2)正文。主要写两项内容,一项是法律依据,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83条和第86条。其中,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的,依据是第83条;公民报案、控告、举报、扭送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依据是第86条。另一项是案件名称。立案时能够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填写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和涉嫌的罪名,如“李某涉嫌抢劫案”;有明确被害人的,填写被害人和被害性质,如“李某被害案”;还可以以案件发现(发生)的时间、地点来确定案件的名称,如“5·11抢劫案”、“武汉长江大桥爆炸案”等。(3)尾部。应当填写清楚成文时间(填写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的时间,格式与行政公文的落款时间相同),并加盖制作文书的公安机关公章。

  二、不予立案的情形

  1、民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的规定, 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自诉不予登记立案:

  (1)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2)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3)危害国家安全的;

  (4)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

  (6)所诉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

  2、刑事: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己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属于刑事自诉案件,被害人决定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

  (5)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的关于立案决定书要给本人吗的相关内容,立案决定书是需要根据相关的流程进行的。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手心律师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拆迁方提供的法律文书是否可以不签署?

    拆迁过程中法律文书的送达问题。法律要求执法人员将文书送达给本人,如本人不在,可送达给成年家属或企业法定代表人。若拆迁户拒绝签收,可通过基层组织见证、拍照录像、公告送达等方式处理。收到后需仔细阅读并理解文书内容,填写日期时需特别注意。不签署并不意味着不

  • xx市交通局:对于原xx市交通局xx运管站站长吴xx受贿案件的检察建议

    xx市交通局吴xx受贿案件所反映出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和法制教育不到位的问题。对此,提出了检察建议,包括完善执法监督制度和加强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等措施,以预防犯罪,维护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性。

  • 警方立案前的调查程序及时限

    警方在立案前的调查程序及时限。公安机关在接受案件后需审查,确认存在犯罪事实并属于管辖范围方可立案。调查过程中没有明确规定具体时限。如警方决定不予立案,需向控告人发出不予立案通知书,确保控告人及时得知决定。

  • 个人抵押声明书样本1

    三份声明书的样本,包括个人抵押声明书、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和投标人声明书。个人抵押声明书涉及将汽车作为借款抵押物的事宜,并承诺在债务人未履行借款合同时同意采取相应措施。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则声明自愿无条件放弃对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权。投标人声明书则是单位参与投

  • 误区一:不对询证函保持控制
  • 行政处罚程序分几步
  • 哪些情况被害人可以对提自诉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