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网络著作权 > 网络安全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是什么

网络安全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是什么

时间:2023-08-16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9642

  网络诈骗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衍生,对网络诈骗没有防范意识的话,还是很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在社会生活中首先我们需要对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有所了解。那么,网络安全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是什么呢?现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

  一、网络安全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是什么

  1、以虚假网购信息诱人汇款

  在当地重点论坛和网上社区发布网购信息,吸引网民到该网站。在取得网民信任后,要求网民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或转账,等网民发现上当后,将此前公布的联系电话变成空号或公用电话,而网民通过QQ、UC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其进行联系时,却发觉自己被列入黑名单。

  2、以便宜货为诱饵实施诈骗

  在淘宝等大型网上交易平台开设网店,并放置特别便宜的商品,利用网民喜欢买便宜货的心理,将网民在大型交易平台的电子交易渠道转移到其设计的虚假网站进行电子交易行为。

  3、“网上购物金卡”的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在路上遗弃“网上购物金卡”的方式诱使贪图便宜的人上当。“网上购物金卡”写明查询方式,如果拾到者照该方式网上查询,往往显示有大量余额,但这些钱只可以到该网站购物,但这其实是不法分子设下的一个“高级陷阱”,接下来通过一系列连环套骗局,骗取事主钱财。

  4、利用QQ实施诈骗

  行骗者在网上利用QQ寻找作案目标,向作案目标低价兜售有纪念和收藏价值的贵重物品,并承诺先交订金,余款货到交款。爱好收藏的人往往经不住“低价”、“纪念和收藏价值”的诱惑,贪图便宜,甘愿冒险,试着订一套或二套,当把订金汇入对方账户时,对方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5、克隆著名网站实施诈骗

  将网页做得和著名网站几乎一样,但网址往往与著名网站只有一个字母之差,让人分辨不出真伪,使人不知不觉受骗上当。

  6、拟制虚假中奖消息

  犯罪分子冒充国内知名的游戏、购物、娱乐等大型网站或经营单位,向网站用户发送虚假中奖信息,谎称当事人中了大奖,并提供一个和该网站网址非常相似的网址链接,要求当事人上网确认。一旦用户点击该链接,就会登录到诈骗者制作的假网站,按提示进行操作,就会显示当事人确实中奖了,并要求当事人打网站上留的“客服电话”,咨询领奖事宜。打通电话后,骗子就会冒充网站工作人员,以奖品邮寄费、奖金个人所得税、账户保险费等要求当事人向其指定的银行账户汇款,而后便消声匿迹。

  二、住酒店存在网络安全问题吗

  存在。现实中确有不法分子利用酒店的无线网络进行一些非法活动。因此整个无线网络必须有足够的安全防范能力。

  部分酒店采用的Wi-Fi技术,使用802.11i系列加密协议(如WEP/WPA /WPA2),非法接入和进行中间人攻击、伪造接入点(伪基站等)非常容易。原因在于802.11i系列加密协议采用的单向鉴别的二元架构原理上就不够安全。2017年10月曝出的WPA2安全漏洞,证明该系列的加密协议本身就存在安全漏洞,同时,那些试图在技术上打补丁的惯用手段已经无济于事。针对这种情况,WAPI技术将承担起保护无线局域网安全的重任。

  WAPI技术采用三元对等安全架构,终端(STA)、接入点(AP)、鉴别服务器(AS)均有自己的唯一数字身份,AP和STA通过可信第三方AS进行对等双向鉴别。AP通过AS鉴别STA的身份是否合法,STA也要通过AS鉴别AP的身份是否合法。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企业如何避免网络侵权?

    企业如何避免网络侵权的问题。为了提高著作权侵权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的相关人员应当加强对著作权法的学习,并采取防范措施。使用他人作品时需获得著作权人许可并签订合同,审查稿件的独创性,与作者协商一致进行修改,并妥善处理权利人的撤稿声明。同时,根据《著作权法

  • 网上支付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网上支付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隐患包括支付密码泄漏、支付数据被篡改和网上支付密码被破译的常用手段。为防范风险,银行已采取措施,持卡人也应识别假冒网站和虚假短信、设置强密码并加强支付终端安全、使用银行自有网络支付渠道、减少与第三方机构的“绑定”操作,以

  • 聊天记录的隐私权保护

    中国关于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条款和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文章详细列举了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包括公开个人信息、非法跟踪、刺探财产状况等。同时,也介绍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防范措施,如注意网络安全、慎重透露个人信息等。此外,文章还提及了《民法典》的最新规定,强调尊重他人

  • 网上支付安全问题及其法律防范

    网上支付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支付密码泄漏、支付数据被篡改等问题,并介绍了攻击者获取支付密码的常用手段。同时,文章也提出了针对这些风险的法律防范措施,如识别假冒网站、设置强密码、使用银行自有的网络支付渠道进行支付等建议,以保障网上支付的安全性。

  • 《办法》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进行规范
  • 被三人合伙打麻将骗了报警会怎么样
  • 网络运营者在保障网络运行安全方面负有哪些义务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